为了生计,患尘肺病的工人不得不继续制作玉器。
工人在制作玉器。
超声波加工成高危“工种” 家庭式作坊无追责主体 政府呼吁社会力量介入帮助
超声波制玉的最大危害,就是可能会患上尘肺病。
上月,本版报道了四会玉器工人尘肺事件,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近日,四会玉器产业办组织工商、安监等部门,对江元村尘肺病患者进行了走访。由于他们是家庭式作坊进行玉石加工罹患尘肺病,无法追究“责任主体”成为目前难以解决困境的棘手问题。
文/图 广州日报记者张丹 实习生杨天娇
47岁的欧世顺已经在四会度过了29个年头。近两年来,湖南蓝山的同乡们罹患尘肺病死亡的消息,让他陷入深深的自责和愧疚中。“如果不是我当初来这里制玉,老乡们也不会跟着过来,患上尘肺病。”
“做不做玉?”
1986年,年仅18岁的欧世顺成了第一批最早从湖南蓝山来到广东四会的农民之一。
“那时在四会的蓝山人一共有100多人,几乎全部都在糖果厂做工人。”欧世顺说,当时糖果厂只要女工,不要男工,他们这些最早过来的男人们,主要的工作就是帮助农户砍甘蔗。
当时,只有在四会东北部的迳口镇,才零零散散地分散着少量的玉器加工作坊。
“你们做不做玉?”在他们和乡间的本地人熟悉之后,本地人询问这些外地人。从此,来广东四会打工的湖南蓝山人,才开始接触到玉器加工的行业。
欧世顺说,当时是1990年,他们抱着“学徒”一样的心态,进入家庭小作坊内打工,每个月只有120元,而且吃饭要自己解决,住在农村简陋的房子里。“当时就觉得要学门手艺,以后可以自己做。”
从上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的一段时间,四会玉器进入快速发展的阶段。
四会市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下简称四会宝协)秘书长罗荣俭介绍说,当时,来自全国各地的玉雕师傅带着技艺来到四会,共同推动了四会玉器市场的发展。在上世纪的60年代到70年代,四会的南方玉雕厂生产合作社,成了四会玉器发展的。
“当上有钱人”
从1993年开始,曾经到乡下去拿货的广州人,开始到四会城区去拿货。
“当时留在四会的老乡也就10多个人。”欧世顺说,这其中就包括了他们三兄弟,二弟欧世国、三弟欧世全都一同来到了四会做玉。
欧世全说,当时的小作坊都是自己出货,为了方便拿货的人能够看到货,他专门将在楼上的小作坊转移到了地下室,把生产的货就摆在门口的地摊上。
“清塘街来拿货的人越来越多,也越来越早。”欧世顺说,当时天刚刚亮时,许多外地来拿货的客商就已经聚集在了清塘街,街道也变得拥挤不堪。“当时根本不愁生产出来的货卖不出去。”
在欧家三兄弟自己做了两三年的“老板”之后,就将本钱全部用来在广州长寿路开了一间档口,专门从四会拿货到广州去卖。他们的身份也由“生产工”变身成了“中间人”或“客商”。
当时的确是三兄弟最“风光”的一段时光。
在那个手机还是“砖头”一样的“大哥大”的时代,三兄弟就从普通的农民,一跃成为了腰挎着BP机的“老板”。几年来,当上“老板”的三兄弟,还花了十多万元每人买了一间楼房。三人也成了湖南家乡人心里靠做玉赚钱了的“有钱人”。
2000年之后,湖南蓝山越来越多的“农村人”,投靠到在四会做玉成为“老板”的亲戚们,怀揣着“一夜暴富”的梦想。
尘肺病梦魇
“由于市场的需求量大,的确需要这部分人的存在。”罗荣俭说。
随着市场的不断扩大,制作量也在极短的时间内提高了。从最开始的一天做一二十个玉饰配件,逐渐发展为每天200个,到现在的500个。
“打磨玉石的机器的转速在不断加快,功率也在加大。”欧世顺说,最初机器只有550瓦,到之后更换为750瓦,随后就变成了1.1千瓦,到现在的2.2千瓦。
“这部分工人加工的原来大部分是B料或C料,对人体的伤害会更大。”罗荣俭说,在四会的玉器市场中,大部分仍是传统型的玉雕工作,并且会在作业时进行湿水,这对于粉尘的减少会非常明显。
但是,对于低水平的用超声波进行玉器加工技艺来讲,数量才是能够赚钱的关键。
四会市疾控中心副主任谢海彬介绍称,根据流行病学的聚集现象,用超声波进行玉器加工的这一“工种”,更加容易患尘肺病。
他解释说,这类工种的工艺水平差,同时常年在密闭的房间内作业,排风除尘系统落后,此外,工人们常年工作和生活同在一处,始终接触到玉石粉尘,这是职业病方面的一个“大忌”,而由于工人防护意识差,很少有人用标准的防尘面罩,这些都是导致工人罹患尘肺病的原因。
据了解,2005年,广东省疾控中心曾到四会进行过职业病摸查工作,当时已经有相当比例的尘肺病患者。2007年,四会宝协会长严文乐作为政协委员,也曾经提交过防治尘肺病的相关提案。
“无法追究责任对象”
在对尘肺病患者走访之后,四会相关部门开会讨论如何解决下一步工作,但“无责任主体”成为难以追责与解决的棘手问题。
据当日的会议纪要材料,四会人社局相关与会人员认为,由于这部分玉器从业人员是家庭作坊式经营,无合法的用工主体与劳动关系,不属于劳动法律法规的保护对象,无法追究相关责任对象。而环保部门则认为,他们是在室内作业引起的尘肺病,而室内环境污染,不属于环保部门监管范畴。
清塘工商所工作人员表示,超声波玉石加工作业作为玉器产业中的一个环节,所使用的工艺较为原始落后,且对周边环境产生的噪声、粉尘的影响,建议政府及玉器产业办牵头进一步规范引导该产业的转型升级。
北京中银律师事务所律师付明德解释称,与其他典型的尘肺病患者追责的案件不同,无论是否有进行工商登记,用工方都是追究责任的主体。但是,这部分尘肺病患者是自己开办家庭作坊,并导致自己患上尘肺病。因此,责任的主体就成了自己本人,但自己无法向自己追责。
希望社会力量介入帮助
四会民政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对于符合政策条件的尘肺患者,将会给予一定的帮助。同时,会联系四会当地的志愿者组织,对这部分尘肺患者进行帮助。
四会市疾控中心副主任谢海彬介绍称,尘肺病具有“不可逆转性”和“可持续发展性”,因此,患病之后,就算是尘肺病一期的患者,也无法回到曾经健康时的状态。随着病情的发展,最终都会成为“石头肺”。因此,“只能尽可能延长、缓解病情。”
他建议,通过提高从业人员对粉尘危害的认知水平,从而转化为自觉行为,才是“根本”。此外,应让从业人员自觉放弃前店后场的家庭作坊式工作模式,分开生活与工作环境,减少粉尘的接触时间,减少尘肺病的发生。
对于已经患病的这部分患者,李汉洲呼吁,除了政府方面给予的帮助外,需要更多的社会力量介入,帮助这部分患者渡过难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