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订阅手机报国际 中国 博览 财经 汽车 房产 科技 娱乐 体育 时尚 旅游 健康 移民 亲子 社区 专题
头条国际 国际快讯 军事台海 精彩图片 国际博览 奇闻奇观 科学探索 历史揭秘 国际财经 中国经济 消费旅游 能源在线 外交讲坛 独家策划 风云对话 中日论坛 评论 特稿 新闻汇总 海外看中国 E-Weekly
评论频道> 中国观察

“新乐府”:未来音乐的一种可能

2015-05-06 08:38:47   来源:新华网   作者:黄玥
中国日报-看世界+加关注 打印 发送 字号 T | T
[提要]  5月2日,在北京星光演出现场弥漫着浓厚的古典和金属气息,一场融合了传统戏曲、民歌与电子、摇滚的混搭演奏正在进行。基于“民谣在路上”的成功,卢中强对中国音乐下一个趋势的判断是“中国传统戏曲与世界音乐跨界结合”。
 

  新华网北京5月6日电(记者 黄玥)5月2日,在北京星光演出现场弥漫着浓厚的古典和金属气息,一场融合了传统戏曲、民歌与电子、摇滚的混搭演奏正在进行。这一场大规模的跨界合作叫“新乐府”,在穿越时空的演奏厅内,人们产生了一种敬畏感和倒错感。 “新乐府”是打造过“民谣在路上”品牌的十三月唱片推出的最新厂牌。旨在取原生态音乐与传统戏曲之素材,冠以世界音乐之形式,重拾中国民族流行音乐的审美。“中国传统戏曲曲种有360多种,剧目数以万计,‘新乐府’是一个巨大宝藏,在未来音乐的丰富性上,‘新乐府’将是一种可能。”“新乐府”发起人卢中强说。

  缘起:时机、经验、现状催生音乐跨界灵感

  “新乐府”是“民谣在路上”之后的新创举,昆曲和评弹是“新乐府”的首次尝试,卢中强将更符合现代音乐表现形式的手法“嫁接”传统戏曲,在保留传统戏曲完成唱腔唱段的前提下,赋予它更现代的表现手法。他想把这种尝试推及到许多传统戏曲当中。前不久,卢中强试探性的将“新乐府”的彩排小样发布在微信上,没想到很快刷爆了朋友圈。谈到“新乐府”超过预期的反响,卢中强说,灵感来自于他对传统戏曲现状的深切感受:惨。除了京剧、昆曲、徽剧、黄梅戏等较大型剧种,因为有票房,有资金扶持,发展的还算不错外,但诸如湖南花鼓、安徽庐剧在内的上千种小戏曲生存相对艰难,而且消亡速度很快。熟悉流行音乐的他,希望把传统戏曲用符合现代人审美习惯的“衣服”包装起来,用工匠精神精雕细琢,让更多的人喜欢上它们。除此之外,卢中强认为自己对音乐发展趋势判断较为准确,当时“民谣在路上”的成功源于他预测民谣会火,所以他挖掘了苏阳、万晓利、马条等民谣歌手,如今这些人已成为中国民谣的中流砥柱。后来,他把民谣歌手组合在一起,把他们带出了酒吧,带进了剧场、音乐厅,将民谣歌曲带到了全国各地。 “用5年时间举办300多场‘民谣在路上’巡演,对巡演线路、各地观众需求、演出技术有了成熟的经验。”卢中强强调,这些经验给了“新乐府”迅速成长的可能。基于“民谣在路上”的成功,卢中强对中国音乐下一个趋势的判断是“中国传统戏曲与世界音乐跨界结合”。加上当前社会对传统回归需求呼声很高,对“小而精”、创新作品需求旺盛,卢中强自信地用一种创造的、跨越的方法,成就了一个与众不同的艺术构想。

  构想:只有年轻人喜欢 “新乐府”才有前途

  相较于之前的“民谣在路上”,此次“新乐府”难度更大。民谣虽说起点小众,可民谣市场毕竟曾被“校园民谣”证明过。“新乐府”作为创新品牌,其市场风险似乎要更大一些。项目启动前,卢中强做过一番调查。他发现,现在的90后、95后反而在中国传统文化方面有一个很好的回归,比如昆曲、汉服在年轻人中颇为流行。在很多高校,昆曲社团办的很多活动都一票难求;在一些论坛中,也有很多孩子都很懂行……年轻人将成为“新乐府”的主要消费群体。 “只有年轻人喜欢,这个事情才有前途。”卢中强介绍,在“新乐府”的社交平台上,点击浏览最多的群体是90后、95后,观看“新乐府”演出多是的也是初中、高中的孩子。 “这一代是经济上较自由的一代,没有买房的压力,上手接触的就是电子、电脑、iPad,他们的眼光是开放的,只要他们感兴趣,通过搜索,就能变成一个专才,”卢中强表示,他们的求异存同符合“新乐府”特立独行的定位,“新乐府”要成功,一定要攻克这一代。 “新乐府”创作团队成员之一的美国音乐人汪洪认为,音色和节奏是年轻一代最关心的东西。“新乐府”首先要在音色和节奏上符合现在的审美,其次就是在音乐匹配度上要合理、科学。 “传统戏曲与现代音乐嫁接既要保持传统,还要出新,还要符合年轻一代的音乐习惯。”汪洪说。在看白先勇的青春版《牡丹亭》在美国演出的现场录像时,卢中强曾留意到一个细节:那些外国人在台下看得非常认真,其中也包括年龄较大的老人。“在中国戏曲里一定能找到在世界上可以广泛传播的通用语言。”卢中强认为,融入电音、摇滚元素的昆曲,也能吸引“60前”的老戏迷。

  实现:寻找传统戏曲的世界通用语言

  “中国戏曲是几百年来古人留下的智慧结晶,精深而博大,值得我们给予充分的尊重。”卢中强表示,他不愿为了流行,把戏曲最美好的东西丢掉。 “尊重戏曲必须是新乐府的核心,传统戏曲的内核不能丢。”卢中强强调,他不会选择“中国风”、“民族风”那种“撒狗血”的创作方式,而要选择一种由浅入深、由俗而雅的艺术提炼。对此,卢中强选择的“新乐府”首先是昆曲,接下来是评弹,最后则是山人乐队的民族摇滚。多种音乐发生“化学作用”,一些小小的打击乐器,能为音乐增加小情趣。在有意无意的碰撞中,卢中强对昆曲的唱词唱腔也不断熟悉,从中也不断发现昆曲的惊喜之处。 “用昆曲的唱腔去唱流行乐曲,他认为这些都是“坏”的结合,“新乐府”与这些“创新”最根本的区别就是,必须充分尊重昆曲的特色,完整表现昆曲的唱腔唱段,改变应是恰当和合理的。”卢中强说。 “不唯上、只唯心,”卢中强用六个字归纳“新乐府”最核心的价值,既不高高在上,也不肤浅闭塞,而真正用心去做音乐。卢中强认为“新乐府”最理想的情况,是顶尖的电子音乐家和有特别深厚古典功底的音乐家的结合。“这也是‘新乐府’门槛较高,拥有不可复制性的缘由。”卢中强说。他认为,“新乐府”是一个孵化器,将发挥一种引领作用。首先在于内容的创新,立足于本土追求跨界与融合,其次在于求“精”,用传统的“工匠精神”雕琢音乐产品。接下来,“新乐府”将进行密集的巡演,开展音乐家扶持计划,并远赴美国,与国外音乐家开展大胆的尝试与交流。 “‘新乐府’三年之后能够形成像十三月的民谣版图,能够拥有2万个铁粉,就很有意思了。”卢中强说。

  相关阅读:                          

  十三月文化推“新乐府” 古老戏曲穿上时尚外衣


编辑:小微

...
...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300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
精彩热图
 
 
新闻热搜榜来源:360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