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今日要闻
政协委员话“家风”:代代相传润无声
2016-03-14 19:01:00
 

  中新社北京3月14日电 题:政协委员话“家风”:代代相传润无声

  中新社记者 冉文娟

  一个词,一句话,一个家庭故事,一段家族历史,都是家风的载体。今年全国两会,家风也成了政协委员们讨论的热点。

  孙萍:传承家学责无旁贷

  “家风是一种积淀。”全国政协委员、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孙萍认为,作为中华民族最优秀的传统,家风不能丢掉。

  身在京剧名门叶氏家族,孙萍说,家风既带给了她无价之宝,也让她肩负着传承家学的责任。

  “家族的历史告诉我,要尊重我们的前辈,学习他们的优点,并要培养好下一代。”孙萍说,弘扬国粹的使命责无旁贷。

  家风不是口号,是言传身教。孙萍说,在家庭的熏陶之下,自己的女儿虽从小接受欧美文化,但也自觉地接起了传播京剧的担子。“她会用西方人能听懂的方式来介绍京剧,让更多的人了解国粹的博大精深。”

  林晓昌:南侨机工的爱国传统要代代相传

  “他们是真正的英雄,这段抗日救国的历史不能被后辈遗忘。”谈到传承家风,全国政协委员、南侨机工义子林晓昌向记者说起了南侨机工的抗战故事。

  “老父亲的民族大义感动了我”,林晓昌说,自己多方奔走修建南侨机工纪念碑、纪念馆就是为了教育下一代,不能忘本。

  “我常常跟我的媳妇、小孩讲,爷爷不容易,一生都献给国家,不图任何报酬,这个家风的传统必须要代代相传。”

  鲍义志:在火炉边听故事学会做人处事

  “家风通过家庭潜移默化,耳濡目染传承下来。”来自青海的鲍义志委员向记者说,家风是中国五千年文明史中非常重要的内容。

  “小时候,我们围坐在火炉边上,听老人们唱歌、讲故事。”鲍义志说,这些歌谣和故事,都是传承家风的载体。“孔融让梨、凿壁借光、杨家将的故事……通过老人们的讲述,为下一代树立起一种道德规范。教人怎样做人处事、怎样对待自然和万物。”

  “你要是不珍惜粮食,老辈儿会让你背一背‘汗滴禾下土’。”鲍义志说,正是这种点点滴滴的言传身教,构建起了一个人的道德品性,家风也得到一代代传承。(完)


编辑:小微

热图推荐

来源 | 中国新闻网

精彩热图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