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国内新闻
孔维克委员:《论语》可视为孔子的微博 家风建设紧迫
2016-03-14 16:48:00
 

  全国政协委员、民革中央画院副院长、民革山东省委会副主委、孔子第78代嫡孙孔维克。资料图

  中国青年网北京3月14日电(记者 开可)“传统文化应该有选择性地进课堂,选择一些孩子容易接受的。”全国政协委员孔维克在接受中国青年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在传统文化进课堂方面,孔维克有自己的见解,“古典经文诵读要有选择,应该学习古人是怎么转化的,而不是把古人转化的成果直接拿来用。我们可以把现代的符合传统文化礼仪道德的典型用传统文化来解读。”

  孔维克在采访中提到了于丹对论语的解读。于丹、易中天等人都对论语进行过解读,易中天的解读胜在深度上,于丹的解读胜在了被易于接受的形式上。“于丹把老百姓感兴趣的、当代发生的鲜活事件和传统文化相对接,词语也不再是古代的而是现代的词,这样大众就容易接受了。天天‘之乎者也’距离我们太远了。”孔维克告诉记者。学者口中的“之乎者也”很难让孩子接受,孔维克表示要把古人的思想转化成孩子容易理解的,这样他们也会容易接受。

  孔维克提到,《论语》可以看做是孔老夫子最早写的“微博”,短小精悍。现在的孩子也在玩微博,如果两者可以结合一下,就会有意思很多,孩子们也会感兴趣。

  孔维克认为现在社会的很多精神都可以从中国的传统文化精神中找到源头。“比如现在所说的沂蒙精神。沂蒙精神和中国传统文化精神是有关系的。文化是一条河,是有源头的,不会凭空出现一种精神。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中的一部分,被沂蒙人放大就化成了沂蒙精神。例如忠孝、担当、坚韧、忍辱负重,这些传统精神经过强化以后就变成了现在的沂蒙精神。”孔维克说。

  孔维克说目前社会出现的不少不良现象,诸如诚信缺失、缺少公德、假冒伪劣、不忠少孝、鲜仁寡爱,致使产生一系列的食品医药造假、贪腐奢侈、老人无养、手足反目的连锁反应,这都与优秀传统文化的断裂和家风的缺失有关。中国自古即有家国情怀,国由无数个家组成,家是国的缩影,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孟母三迁,迁出了亚圣孟子,岳母刺字刺出了忠将岳飞,从《孔子家语》到《曾子家训》,从《曾国藩家书》到《傅雷家书》,都可以看到我们传承千年的优良家风是怎样塑造了一代代的国之栋梁。

  “习主席说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倡导促进家风建设,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从古代起就已经非常提倡家风教育,只是那时候不这么叫。例如我们经常见到的一副对联:‘忠孝传家远,诗书继世长’,就是教导儿孙,不管是穷还是富,首先要忠要孝,要将忠孝作为基本的家的道德规范。”孔维克告诉记者:“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岳母刺字,孟母三迁,这些都是家教传下来的。从历史上看,栋梁之才、伟人的家庭一般都有良好的家风建设。”

  孔维克表示,现在的家风教育有点“断裂”了。家庭式腐败的出现也和家风的衰落有一点关系。家庭教育和家风很重要,同时不能忽略社会的大环境。

  “以前没有电视的时候,教科书非常重要,不能出现错误。现在有了电视以后,要把电视节目和教科书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现在有些电视节目带有“戏说”的成分,更甚至有些典故被乱用,传统的价值观都被颠覆了。因此,孔维克建议说:“能不能将传统文化中的成语故事融入到电视节目中?从孩子抓起,将传统文化中的知识性、趣味性和具有教育意义的典故成语变成孩子爱看的东西。孩子们既能了解我们的历史文化,又能帮助自己健康成长,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编辑:小微

热图推荐

来源 | 中国青年网

精彩热图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