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呼和浩特3月10日电 题:民俗二月二“剃龙头”的时代变迁:民众不再固守
中新网记者 李爱平
农历二月二当天,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的发廊并未像往年那样“爆满”,这点王红梅早已预料到了。
“因为在前一天,甚至更早的正月十五,已有很多人开始理发。”王红梅说,都市民众对于二月二“剃龙头”的习俗已不再固守。
中国北方民间流传的二月二“剃龙头”有两种版本。一种说二月二是蛰龙升天之日,而中国人以龙为图腾,这一天“剃龙头”,神龙将会赐福。另一种说法则认为“正月剪头死舅舅”,故很多人腊月理发后,到“二月二”才解禁。
据内蒙古美容美发行业协会初步统计,中国北疆内蒙古共有三万余家发廊,在二月二当天与王红梅有同样遭遇已不鲜见。
“客源爆满的时代已经过去了”,采访中多名发廊店主如是直言。一位店主回忆说,前几年的二月二,最火时需要临时雇员,与春节前的势头不相上下。
内蒙古美容美发专家杨洋说,新时代下,随着民众对美的追求,很多人已经不再固守“二月二”这个特定日期,尤其是一些时尚男女,稍感发型不美便会走进理发店修剪。
“很多发廊为了适应这一形势,会适时开张,个别发廊甚至赶在正月初十之前就宣告开张,最晚的也不会超过正月二十。”杨洋说,这也间接地促进了二月二“剃龙头”的时代变迁。
与诸多时尚男女渐次突破这一民俗所不同的是,在内蒙古一些乡村,很多村民依然保持着真正意义上的剃头。在内蒙古乌兰察布市、鄂尔多斯市等地的乡村,仍有不少民众采用古老的剃头刀来修饰自己的头发,不过年龄均在五十开外,很多人往往会剃成光头。
内蒙古美容美发行业协会会长杨俊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尽管二月二“剃龙头”在城市中已经开始适应新时代需求,不再固守特定时间,但在乡村中还有人在沿袭这一民俗,说明仍有保留的价值。
“二月二‘剃龙头’,不应过分解读,一切顺其自然就好。”杨俊平这样认为。(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