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今日要闻
网购时代 推荐“生活方式运动”
2015-11-17 16:08:00
 

羊城晚报记者 余燕红 插图/采采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每日的平均身体活动量是越来越少的。比如,20年前,一个办公室人员还需楼上楼下走来走去地送文件,现在却“无纸化办公”了;20年前,人们挤公交上班,现在都开着小车了;10年前,姑娘们还常逛街,现在大家都“网购”了……可见,现代人的身体活动总量明显减少了。

  广州体育学院运动医学教研室高级运动营养师王姝玉介绍,近年来,运动医学界流行一种“生活方式运动”值得推广,这是一种提倡“运动+生活”结合起来的运动,只要坚持并形成习惯,持之以恒去做,不仅身体会更健康,生活品质也会得到改善。

  “生活方式运动”是非专业的

  生活方式运动并不是一种专业运动,它只是一种“身体活动”。王姝玉解释,人一天各类活动的总和,只要是比安静代谢率高的活动量,都可归于此类运动。而每个人的身体活动,主要包括基础生活活动、工作活动、交通往来的活动、体育运动等。

  生活方式运动其实并不难做到,只要我们改变观念,在日常生活中悄悄地加入“锻炼模式”,慢慢形成习惯,各方面基础健康状态都将有明显改善。比如在上班、家里时,可以做做这些事——

  ●站着看电视剧,同时左右侧向健身步行

  ●工作期间,抽时间做做小拉伸锻炼

  ●增加上下班步行量

  ●以愉悦的心情抢着多做家务,做家务时试试推荐的运动操

  ●白领下班后走楼梯去吃午餐

  ●休息日和孩子一起外出游戏玩乐

  ●在房间里站着玩手机

  ●在家把拖地当成运动操

  ●办公室摆放小力量器械,有时间就锻炼一下

  ●在家里,亲人之间可以互相按摩

  健身不能取代“生活方式运动”

  有人每周去一次健身房,一去就好几个小时;也有人参加公司每周固定的“运动日”打羽毛球,每次都打够三个小时……他们这种情况,运动量已经很够了,是否就不需要“生活方式运动”?营养师提醒,健身运动是不能取代身体活动的。

  每周去健身房或者固定时间打羽毛球,这种运动效果其实并不明显。因为在每周其他时间里,你会发现这些健身人群大多时间还是坐着的。如果仅仅靠那几小时的运动,就好比是“暴饮暴食”。

  此外,绝大多数年轻人只关注运动量,但按专家的说法,其实我们更应关注身体的总体运动情况。“不要担心无法规律运动,只有运动和生活结合起来,形成习惯才能持之以恒”。所以,专家尤其推荐“生活方式运动操”。比如:

  ●刷牙操:两脚分开站立,与肩同宽。两腿微屈,一边刷牙一边转动腰部,注意运作要慢,同时注意收紧腹部;

  ●拖地操:正确姿势是每拖五下,双手扶着拖把,往后或往前直抬起一条腿,再屈膝,保持5秒。这可以让你的腰腹部肌肉用力保持平衡,既可以提高平衡能力,又能瘦腰;

  ●吸尘操:正确姿势是每吸完一个房间,下蹲,抱起你的吸尘器,走到另一个房间,可以锻炼腿部和腰部的肌肉。

  观念的改变决定习惯的养成

  先举个例子:李小姐是个韩剧迷,她有段时间为了保持身材,特意在追剧时或站着看或边扭着腰边看。但问题是,她的先生一见到她这样子就哈哈大笑,结果李小姐自我感觉不舒服,最终放弃了这种习惯。从行为学的角度而言,即观念决定行为。为什么我们最终没能坚持一个有益于自己的“生活方式运动”习惯呢?“关键不是因为被笑,而是在于自己的观念”。习惯的形成,也是自我身心的一个转变过程,取决于实施者对这种改变的理解与正确观念的形成。

  为什么大家都接受在微信上“晒步数”呢?为什么大家彼此会在朋友圈中点赞呢?当你决定开始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运动,你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就会与周围的人有所不同。但首先你自己的观念要改变,这样你才不会因为周围人的态度而感觉自己很奇怪,你才能主动地去感染并带动周围的人向你靠拢,从而可以与家人或朋友互相鼓励、互相监督。当新的行为周期形成的时候,你就会享受其中。

  统筹/易芝娜


编辑:小微

热图推荐

来源 | 羊城晚报

精彩热图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