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1日,正在更换桥面的白草滩2号桥
白草滩1号桥,桥头散放的钢筋
便道上侧翻的卡车【杨先生供图】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起于银川,终于西安的211国道,在甘肃环县境内,被称为甜木公路,是环县群众北上宁夏,西去陕西的最主要通道。近日,有当地群众反映,甜木路上有三座大桥,自从2008年建成通车至今,先后经历过至少三次修补。尤其是今年夏天,三座桥的桥面更是被整体换掉。群众因此质疑,三座桥梁的工程质量存在问题。到底是什么样的桥梁,要在通车七年的时间里,频繁修补呢?
宁夏银川,沿国道211线斜向东南,穿过吴忠市,进入甘肃环县。这是在银川工作的杨先生,每次回老家环县的必经之路。虽然,这条路近几年来走得格外费劲,但他并没有别的选择。比如昨天(7日)晚上,杨先生描述,双向车道,来回全堵死了,西安到银川的长途客车也在这儿堵着,还有好多拉设备的车、油罐车,排了几公里。就是因为临时便道不具备良好的通行条件,再加上下雨,三座桥的便道全是淤泥,现场没有人疏导,好多车只能折返。
杨先生说,这样的情况,在最近四五年,经常发生。原因就是,位于甜水堡镇境内的白草滩1、2号以及赵庄1号这三座桥,频繁维修:“因为我回家经常走这一条干线,当地没有高速,也没有铁路,这是唯一一条道路,才修了这几年,桥梁就出了问题,除了桥墩没有换之外,桥面上的所有的东西就全部拆除完了。”
此前,记者曾前往当地采访。进入环县境内,便是环县政府设立的一幅巨大的封路通告,其上记载:根据省公路管理局的文件精神,对三座桥梁进行维修,施工期间封闭交通,从今年5月27号直至12月30号。
在今年9月中旬的施工现场,记者看到,其中一座桥基本完成了桥面更换。一旁推出来的临时便道上,坡陡弯急,车辆小心地行驶着。桥头有施工单位设置的警示牌:危桥,非施工车辆严禁驶入。
另一座桥头堆满了从原先桥面上取出来的钢筋。一位在现场浇铺水泥的工人说,脚下的桥面,是新换上去的:
杨先生说,这已经不是三座大桥的头一回维修了。自从2008年建成通车以来,这三座桥此前至少还经历过两次大的修补:“这八年里一直在维修,也就走了才3年,2011年9月,这条路彻底地断了,当时有一种说法就是,大桥出了问题,有了裂缝,必须维修,否则就会出事故。”
环县政府设立的封路公告牌
桥面更换期间,临时推出来的便道
三座大桥附近的群众,也证实了杨先生的说法,他们说,有一次是桥的柱子扭了,加固桥柱带加钢管是一回;还有一回是桥面低了,又给桥面上倒了一层水泥和石子。
在杨先生看来,建成才7年的桥梁,就好几次成为“危桥”。多次修补,说明大桥的工程质量可能存在严重问题。而这三座大桥附近的村民们则直言,涉事的这几座桥,的确存在严重的质量问题。白草滩村村民白先生回忆,建设时“就没震动瓷实”。桥面软得很,当初试桥的时候,“桥面就软得不够标准嘛。”
白草滩的另一位村民说,当年桥梁验收时,她曾跟着检测人员,见证过整个验桥的过程。这位村民说,涉事的这几座桥,当初就没有被验收上:“验桥的时候,四辆车在桥头站稳,人家有技术员,技术员拿着仪器扫,前面两辆车先过,紧跟着后面两辆车过。有一座桥很稳当,到那几座桥上,车就颤。技术员当时就说那几座桥过不了关,得重新加固,说缺了水泥,短了钢筋了。水泥薄得很,钢筋少得很。”
这位自称曾参与验桥的村民说,后来,整个甜木路就通车了,但没有听说那三座桥有什么加固的工程措施。
建成通车才7年的大桥,为何多次大修之后,还是成了危桥?当地群众所说的,大桥质量存在严重问题,是否属实?
大桥质量是否真的有问题?甘肃省公路局环县公路段段长李朝荣说,在日常养护中,也发现这三座桥存在一定的问题,挠度比较大,也就是车辆通过时,人站在桥体上感觉到桥体上下抖动比较厉害,“从表面上看不出啥来。”
至于这是否意味着大桥存在严重质量问题,环县公路段段长李朝荣说,由于公路段不是改造项目的管理单位,所以,不太清楚。但李朝荣也坦言,像这种7年多次大修仍然成为“危桥”的情况,此前,他没有遇到过:“庆阳这个地方,像这样大的桥很少,以前我们养护的多是小桥,比不成。也有换桥面的,但那是小桥,而且运行时间比较长,三四十年这一类的。这一次这种情况,可能确实很少。”
李朝荣推测,交通量超过设计标准,以及超限车辆,可能是造成桥梁多次维修的主要原因。但准确的解释,得找省公路局。而甘肃省公路局办公室的一位负责人,的确将这三座桥频繁维修,归因于不断增长的交通量,以及过多的超限车。
对于省公路局的这种解释,经常走这一段路的杨先生,却提出了自己的疑问:如果是超载车造成的,甜木路上所有的桥梁都会出问题,而不仅仅是只维修这三座桥。“政府也不会漠视,任由超载车辆损坏桥梁这种情况发生。”
桥头的警示牌
赵庄1号桥更换下来的旧桥面
而一位内部人士则明确指出,超限超载车辆,只是大桥出问题的原因之一。这位内部人士认为,大桥在设计施工方面,就有“毛病”:“换桥面的这几座桥,都是50米跨径。同样是50米跨径的,下面有个桥是5片T梁,就好好的。这4片T梁的,可能承载力要弱一些。桥面的上下振幅大得很,但究竟是当初就设计的是4片梁,还是说设计的是5片梁施工时只做了4片梁,那我就不清楚了。”
而或许,更直接的原因在于,路桥的预算一减再减。内部人士透露,当时修路的时候,资金上从原先的5个多亿一直压缩,最后变成两个多亿,从设计上来说,活还要干,钱又不够。“说句公道良心话,当时修路从山沟里往出修,光打便道困难都多得很。一方沙子一方水泥,一下雨,东西都拉不到跟前去。好几个施工队到最后都跑了。”
这位内部人士的说法,是否合理,是否属实?记者向甘肃省公路局方面求证,办公室的负责人表示,掌握情况的处室负责人不在,他暂时无法回答这些问题。等下周一再联系。
建成通车不过7年时间,多次维修无果,如今还得更换全部桥面,这三座大桥才能交付使用。在这7年的频繁维修中,陆续所投入的资金,恐怕不会是个小数目,而因修桥造成的交通拥堵和事故,所带来的经济损失,也很难计算。
采访中,多位群众都表示,大桥频繁维修这几年,临时推出来的便道上,不知道翻了多少车,杨先生说,国家投资的目的,也是为了方便老百姓出行。就是把国家投资的钱,花在有益的地方。“现在这几座桥三番五次地维修,也让国家的投资打了折扣。”
如果桥梁工程质量真有问题,这些桥当年是如何通过竣工验收的?换过桥面之后,这三座危桥能否摘掉“危险”的帽子?中国之声将持续关注。(记者肖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