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社会需求结构变化的本质是人对自身发展的基本需求
社会需求结构变化的趋势,反映的是人对自身发展的追求,并且开始成为发展型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目标。第一,收入分配与人的自身发展。为什么今年“两会”聚焦于收入分配,并引起全社会的普遍关注,就在于它既反映了收入差距不断拉大、分配不公的问题更加突出;又反映了全社会、尤其是中低收入群体对改变不合理的收入分配关系的迫切要求。长期以来,居民收入水平偏低,直接制约了中低收入群体的发展空间;收入差距的不断拉大,使不同群体、尤其是中低收入群体的发展机会受到制约。第二,基本公共服务和人的自身发展。基本公共服务是提高人的能力、过上有尊严生活的重要条件。第三,资源环境和人的自身发展。资源环境不仅仅是经济发展的一个要求,更重要的是中高碳经济将降低人们的生活质量。这是因为,人的自身发展也意味着可持续发展。从经济的角度看,建立在人的素质提高、人力资本提升基础上的增长,比建立在物质要素增加基础上的增长更可持续。从社会的角度看,所有人获得公平的机会,都能够公平分享发展成果,才能保持社会和谐稳定,才不至于因社会问题导致经济停滞。第四,公共治理和人的自身发展。随着发展阶段的变化,公民社会对公共治理的需求与人的发展直接联系在一起。这主要表现在,人们对公共产品的需求使人们更为迫切地要求了解公共信息,表达自身利益诉求,参与公共事务决策过程,建立完善广泛的社会监督机制等。
从这个大的背景出发,要看到进入发展型新阶段,人们的物质文化需求由温饱为主开始向人的自身发展为主的战略性变化。发展方式转变的本质是人的自身发展的基本要求。所以,从社会需求结构来把握发展方式转变的现实需求十分重要。
二、“十二五”时期发展方式转型的基本趋势
“十二五”发展方式转变会呈现什么基本趋势?总的判断是:“十二五“是改革发展实现历史转变的关键五年;是第二次转型和改革的历史起点;是扩大居民消费、构建消费大国的关键五年;是打破行政壁垒、大力推进城镇化的关键五年;是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关键五年;是推行低碳经济、实现绿色发展的关键五年。
1.投资主导向消费主导的转型
消费是经济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消费主导的发展模式更具稳定性和持久性。
(1)投资-消费失衡是现行经济发展方式的突出矛盾。从投资和消费的关系来看,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长期高于消费。最近几年,消费的贡献率在逐步提升,尤其是2008年以来随着经济刺激政策的出台,消费的增长比较明显。但总体来看,消费还是一个逐年走低的趋势,其中主要的是居民消费率的下降。比如说1978年,我国的消费率是62.1%,2008年下降到48.6%,这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最低点。2000年以来,消费率下降更为明显,8年时间下降了13.7个百分点。我国改革开放之初,居民的消费率将近50%,现在只有35%,下降了将近15个百分点。
从国际比较上来看,我国的消费率不仅远远低于发达国家,而且落后于同等发展水平的国家。比如和金砖四国的巴西、印度和俄罗斯比,巴西是75.7%,印度是64.9%,俄罗斯是67%,我国的消费率落后于金砖四国的其他三国大概15-20个百分点。
(2)未来5年左右要努力实现投资主导向消费主导的历史性转变。首先,从国际经验来看,在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的时候,投资出口对GDP的影响呈下降趋势,消费开始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当前,我国的人均GDP在3000到4000美元之间,应当说正处在提升消费率的历史拐点。
(3)我国的城市消费开始进入以汽车和住房为主的重要阶段。[CX]从汽车需求来看,2009年我国的汽车销售量达到1300多万辆。近几年汽车工业也将呈现比较好的发展趋势。从城镇住房的需求来看,保障性住房需求、改善性住房需求、投资性住房需求的全面增大,这也正是现在房地产处在一个比较复杂阶段的客观原因。此外,农村的消费潜力巨大。世界上有一句流行语:具有七亿人口的中国农村,将是未来世界消费版图上的最大亮点。从现实看,农村生存性的消费需求支出开始降到45%左右,发展性的消费支出开始提升到50%以上。我国农村这个世界消费版图的亮点,可以说潜力开始逐步释放。这将对我国形成消费主导格局产生巨大的影响。
(4)要实现投资主导向消费主导的转变,关键取决于能不能推动相关政策和体制的创新。[CX]如果“十二五”时期,最终消费率、居民消费率都提高5~10个百分点,也就是居民消费率由现在的49%提高到55%左右,居民消费率由现在的35%恢复到50%左右的话,那么就会初步形成消费主导的基本格局。这样一个目标在未来的5年左右能不能实现?第一,取决于消费政策的调整和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重大变化。第二,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调整关键在于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例如:以缓解收入差距为目标,启动新一轮财政税收体制改革;控制政府财政收入增长速度,调整财政支出结构;以资源红利的社会共享为目标实现国有资源的合理配置;推进垄断行业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构建财产性收入的体制基础,逐步缓解并缩小居民过大的财产性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