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后5~10年,我国将处在以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的第二次转型与改革的关键阶段。这一次转型与改革,具有很强的时代性特点,并将对我国后10年、20年、30年的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后危机时代,外部市场的萎缩恐怕不是短期的,很可能是中长期的。未来几年,尽管外部市场可能会有所恢复,但这个恢复绝不是简单的数量恢复,必然伴随着重大的结构性调整。更为重要的是,我国作为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作为一个正处在快速发展阶段的大国,需要外需,但更需要把自己的发展建立在内部需求的基础上。为此,不仅要从外部以及外部市场的变化看发展方式转变的迫切性,更要从我国需求结构变化的大趋势了解和把握发展方式转变的现实需求与基本趋势。
一、新阶段我国社会需求结构开始发生重大变化
未来几年,国内的消费需求将替代外需,形成消费主导的基本格局,就在于新阶段全社会需求结构将实现战略性升级。发展方式转变的成功与否,首要的关键是能不能适应这个大趋势做出战略抉择。
1.我国社会需求结构变化的基本趋势
(1)从生活必需品到耐用消费品。比如说,我国恩格尔系数呈逐年下降趋势。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在1996年降到50%以下,2000年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也降到50%以下。到2008年,城镇恩格尔系数进一步降到36.3%,农村恩格尔系数则降到43.1%。在生存性支出比例大幅度降低的同时,城乡居民对住房、汽车、电脑、高档电器等消费品的需求更加普遍,耐用消费品的需求开始大幅增加。
(2)从私人产品到公共产品。总体上看,改革开放之初吃饭、穿衣等私人产品的严重短缺开始成为历史,全社会公共产品的需求全面快速增长,公共产品短缺的时代开始到来。这突出地反映在城乡居民的发展性消费支出比例明显超过生存性消费支出比例。例如,全社会对教育的需求为什么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更为普遍、更为强烈?就在于,教育、医疗、养老、就业、公共安全、基本住房、资源环境等这些公共产品的短缺,开始成为全社会的突出矛盾。适应这个大趋势,基本满足全社会对基本公共产品的需求,是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战略任务。
(3)从物的发展到人的发展。首先,表现在人的自身发展。突出反映在健康、受教育程度、劳动就业、基本社会保障等方面,这就必然提出逐步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客观需求。由此可以看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随着发展阶段和社会矛盾的变化而提出的一个历史性的大课题。其次,人的公平发展。当前,最重要的是改变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长期坚持的城乡二元结构和二元制度安排到了需要改变的时候。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已成为发展方式转变的迫切要求。第三,人的全面发展。比如发展权、参与权等。我国现行的行政体制面临的突出问题是公共治理结构。建立社会利益诉求渠道,建立社会参与的体制机制,从而形成比较完善的公共治理结构,是人的发展对行政体制改革的本质要求。
2.社会需求结构变化的基础是我国开始进入发展型新阶段
改革开放30年,我国开始由生存型阶段进入发展型新阶段。从中共十七大开始,党和国家领导人一再讲“新时期”、“新阶段”、“新矛盾”、“新特点”、“新任务”等等,强调注意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这个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到底是什么?这就是,我国已开始由以温饱为主要目标的生存型阶段,进入到一个以人的自身发展为主要目标的发展型新阶段。
何谓发展型新阶段?从消费结构来看,发展型新阶段更重要的是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人的基本物质需求比例明显降低;从经济结构来看,农业比例较小,工业、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开始占据主导地位,经济发展对人力资源和人力资本的需求程度逐步提升;从社会结构来看,这样一个变化,使得多数社会成员从事工业和服务业,由于市场分工的拓展,社会群体开始分化,并且利益分化将处在一个相对稳定的阶段。在发展型新阶段,保障并提升人的发展权成为发展的主要任务。进入发展型新阶段,尽管经济发展水平还有待提高,但全社会大多数人的温饱问题已得到初步解决,发展的目标逐步聚焦于人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