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资讯抢鲜报
梧州龙圩 巡回诉讼服务破局异地办公
2016-02-01 09:19:27
 

  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龙圩区人民法院于2013年11月25日挂牌成立,由于在辖区内无办公地点,一直借用离辖区10多公里远的原蝶山区人民法院旧址办公,群众诉讼十分不便。2015年6月,该院依托辐射整个辖区的便民诉讼网络,成立由法官、法警和人民陪审员组成的“巡回诉讼服务工作组”,在老百姓家门口提供文书集中送达、巡回调解、解疑释惑、法律咨询和判后答疑等一体化诉讼服务,受到辖区老百姓的称赞。

  巡回送达

  助力审判走上“快车道”

  2015年12月,龙圩区法院送达组一行前往30多公里外的广平镇大尧村,为那里的一位当事人送达传票。这是一起离婚纠纷案件,当事人一直不肯出庭。

  来到当事人家中,送达组再次吃了闭门羹。该院法官黎叶青拨通了当事人的电话,得知他在山上的果园里干活。“来一趟了怎么也得见上人。”黎法官不甘心,顺着山路就往上走。在快到山顶处才找到了当事人,他正在查看砂糖橘的生长情况。

  黎叶青向当事人解释了其中利害关系,让他把自己的想法带到法庭上说个明白。一番解释后,当事人终于答应出庭,在送达书上签了字。

  “这类案件涉及财产分割、子女抚养等多重问题,但当事人不出庭的话很难审理,因此我们宁可多跑点路,把问题解释清楚,他们才会出庭。”黎叶青说道。

  “面对当事人的抗拒、反感的情绪,我们不仅仅追求把文书送达的效果,而是非常注重做当事人的思想工作,说明文书送达的法律意义,及不签收照样产生相应法律效力等情况。”龙圩区法院院长张勇对此深有感触,“同时在日常送达工作中探索建立联络员机制,通过邀请人大代表、社区干部等各方力量,做好当事人的思想工作,合力畅通送达之路。”

  巡回审判

  老百姓在家门口维权

  “哎!老乡,来搭把手!”2015年12月14日,龙圩区法院法官潘群清从车上搬下来几个桌椅,准备在新地镇四落村村委前的空地布置一个巡回法庭,她一边把国徽固定好,一边向路过的村民们打招呼。

  村民对这个经常往田间地头里跑的法官一点不陌生,都知道这个法官为了审理村里的一起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案件“跑断”了腿。在村民们的帮助下,一个简易的巡回法庭很快搭好了。不一会儿,巡回法庭周围满是来听审的村民。

  “我不服,我好心载他去镇里趁圩,雨天路滑摔倒了我自己还受伤呢,凭啥我赔偿那么多?”被告一开始就满肚子委屈。

  “你是车主,也是驾驶人,虽然你是好心免费搭载,但是你也有安全运送的义务,因此出了事故你还是要承担责任的。”潘群清立刻向被告作了解释。

  “没想到搭个顺风车也有这么多法律问题在里面,”围观的村民议论纷纷,“我得好好听听这里面到底是怎么回事。”

  经审查,法官认为双方同为一个村的村民,平时关系也不错,存在调解的基础,双方之所以闹得不可开交,关键在于对法律规定缺乏了解。

  鉴于以上因素,法官邀请在场旁听的村支书、村主任一起耐心对双方进行辨法析理。经过大家的耐心调解,双方当事人当场达成调解协议,纠纷及时得到化解。随后,法官还就此案进行了以案释法,向村民解释了相关法律常识。

  巡回联调

  搭建矛盾化解和预警双重机制

  “潘法官,快点来给我们评评理,这笔补偿款应该由谁来继承!”近日,三位七旬左右的群众就在工作室吵得面红耳赤。

  原来,这三名群众来自龙圩镇恩义村,妇女叫李娟,原本是另两位男子的大嫂。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她的丈夫因病去世后改嫁同村人,12岁的儿子跟爷爷奶奶生活。属于她丈夫家的几亩土地也是两个叔叔一直在使用,当时没有分家。2010年开始,梧州市苍海项目需要征用这块土地,而李娟的儿子在今年的集体土地补偿款中可获得10万多元。

  谁知天有不测风云,李娟的儿子还没领到补偿款就于2010年因病去世。2015年8月,补偿款发放到村委后,李娟与两个叔叔家协商,但是两个叔叔认为她儿子是他们抚养长大的,补偿款理应由他们两家继承。多次协商未果后,李娟希望通过法律途径来解决。

  “补偿款判给两位叔叔于法不合,判给李娟于理不合,如何找到大家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呢?”潘群清在思考着答案。

  最终,她决定从风俗习惯和法律条文两方面入手,奉劝双方,虽然李娟已经改嫁,但作为同村人,闹出去了让邻里乡亲笑话。潘群清可谓是磨破了嘴皮子,终于通过了分配方案。

  巡回工作组成立以来,潘群清每天巡回接待群众进行法律咨询,指导基层调解委员会调解纠纷27件,调解成功率达到八成以上。

  潘群清表示,巡回诉讼服务制度不同于巡回法庭制度,其核心理念在于为司法调解和人民调解、司法调解和行政调解之间搭建稳固的桥梁,为法院和人民群众之间搭建一座信息交流的平台。


编辑:小微

热图推荐

来源 | 人民法院报

精彩热图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