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中国经济
君实生物“壕送转”被指降股价捞金
2016-03-21 08:43:00
 

  长江商报消息公司连续三年净利亏损且无产品面世,业内专家分析其高送转实为拆股融资

  □本报记者 但慧芳

  近日,君实生物(股票代码:833330.OC)以10股转150股的“壕送转”分配方案引发业内普遍关注。然而长江商报记者调查发现,根据公布的2015年年报数据显示,君实生物已连续三年出现净利亏损且并无实际产品面世,其推出如此抢眼的“壕送转”意欲何为?

  3月19日,一位新三板资深人士对长江商报记者直言,新三板“高送转”的实质就是拆股,增加股本总值降低股票市价,实际什么都没有给大家,也不存在所谓的“分红”利好,其目的就是增加股票流动性促进交易。“在不断拆股(包括定增等)的过程中,引入更多的投资者和资本金。”

  “新三板高送转频现,其动机主要还是为了发‘超级’红包尽享利益,因为很多股东都是自己人。”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也在接受长江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高比例‘高送转’往往可能存在内幕交易。”

  17家新三板公司推“壕送转”方案

  “火热”的新三板市场在突破6000家之后,对资本市场的运作手法也愈来愈熟练。

  随着2015年年报陆续的公布,新三板公司高比例“高送转”方案不断涌出。3月1日,君实生物10转150分配方案实施完毕,送转方案实施后,该公司的总股本将从2756.25万股直接跳增到4.41亿股;3月10日,身临其境公布权益分派预案,以资本公积金向全体股东每10股转增105股,共计转增2310万股,转增后总股本将增加至2530万股。

  长江商报记者根据Wind统计数据查询发现,在2015年年报公布后,推出10转20以上“壕送转”方案的新三板公司达17家,已完成股本转增的公司达29家,公布了转增预案尚未实施的公司多至91家。

  在这股浪潮中,君实生物显得尤其显眼。在其公布的“高送转”方案中,送转比例高达15倍,可谓“最壕”。而送转比例最小的鑫庄农贷(830958.OC),在推出每股转增0.47股的基础上,还推出向每股股东10送1股的方案。

  长江商报记者梳理发现,在新三板的历史上,最高送转比例的纪录为九鼎投资(430719.OC)在2014年5月推出的10送1902.7783股,转增后公司总股本由1829.79万股直接增至34.99亿股。而去年的最高纪录则由联创投资(833502.OC,此前公司名称为联创永宣)创下,当时距其于去年9月底挂牌仅过了一个月,分配预案为“10转650”。

  Wind统计数据显示,从2015年1月1日截止到2016年3月19日,新三板市场已实施的转增股份的公司多达655家,实施最高比例的“高送转”方案为众引传播(833402.OC)的10转200。

  “并无条款或者相关规定限制新三板公司‘高送转’的比例或者次数。”3月19日,一位新三板资深人士告诉长江商报记者,“而跟A股分红明显不同的是,新三板股票的流通性低,享有新三板‘高送转’福利的股东多为少数几名主要股东。”

  事实上,以今年轰动新三板市场的君实生物推出的“10转150”分配方案为例,根据君实生物2015年年报摘要前10大股东持股比例达74.37%,而这前10大股东中,自然人股东有8位。

  而联创投资的公司股东持股构成更是集中。根据联创投资挂牌资料显示,截止到2015年9月,其股东有艾迪、冯涛、高申三人,其中董事长兼总经理艾迪一人所占股本比例高达92.50%,持有1387.50万股。

  另外,尽管转增动作颇为豪迈,但根据君实生物公布的2015年年报显示,其2015年净利润亏损5797万元,2014年和2013年分别亏损120.29万元和2317.51万元。公司目前处于产品研发阶段,尚未有拳头产品面世。

  实为“拆股”扩大股权方便吸金

  新三板公司为何会屡屡推出“壕送转”?高比例股本扩张是利好还是利空?近日,多位行业人士和资深专家对长江商报记者表示,对市场来说,股本扩大并未对公司情况有改善,但股票的市场流动性扩大。

  “既不是利好也不是利空,只是新三板公司有放大股本的需求,总业绩和市盈率不变。”3月16日,新三板资深投资人、南山投资执行董事周运南接受长江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新三板公司股本小,价格高,不方便进行交易流通,若放大股本,每股的市场价格就下来了,方便投资者进入。”

  以君实生物为例,其1月27日发布的股票发行报告显示,当时股价为每股63.49元,江苏瑞华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等3名股东认购165.39万股即需要出资1.05亿,而另5名机构或投资人认购385.86万股即需出资2.45亿。

  在“壕送转”方案实施后,其3月16日发布的认购公告显示,每股发行价为3.968元,与其二级市场每股4元的价格接近,5名投资者可认购6300万股,认购金额为2.5亿,在股份的数量上大大增加。

  “‘高送转’之后,每股的股价下降,虽然实际持有的股权比例不变,获得公司的实际价值也不变,但可拆成更多份进行交易,引进更多的股东,扩大流动性。”中山大学副教授、新三板智库研究团队负责人罗党论对长江商报记者表示。

  而在一位资深新三板专家看来,这一类似“拆股”的方式除了带来市场流动性、降低投资者门槛以外,还能“借鸡生蛋”。“新三板公司都是中小型公司,本身股本小,如果不采取扩大股本的办法,股权融资的规模有限,很快就会将股权消耗殆尽。在不断拆股(包括定增等)的过程中,引入更多的投资者和资本金。”

  多位行业人士告诉长江商报记者,新三板公司近期频频采取“高送转”扩张股本,也与即将推出的分层机制中,对进入创新层的公司设立股本不少于2000万元的门槛设置有关。事实上,君实生物继吸收合并同一大股东控制下的同类型公司之后,2016年推出2次不同股价、不同股本、不同规模的发行融资方案。“超高比例的‘高送转’应是君实生物整个资本运作中的一环,主要还是为了公司的资本运作战略规划。”周运南认为。

  据此,长江商报记者近日多次致电君实生物,但其董秘办工作人员以“负责人不在”为由,拒绝了记者的采访。

  投资者应警惕“忽悠入套”

  虽然“壕送转”暂未带来利空,但不少专家表示,新三板公司企业负责人、投资机构和散户均不能忽视其影响。

  “在公司流动性变强后,企业可能会想着做更多融资方案,机构可能会希望进入更多企业实现变现,散户看到进入门槛低后也有可能被‘忽悠’进入新三板市场。”上述资深人士表示,对目前的新三板市场来说,还需要冷静对待。

  有新三板人士告诉长江商报记者,目前新三板挂牌几乎无门槛限制,80%的挂牌公司其实投资价值不大,而市场“热火”之后,不排除有中介或者服务机构存在着“煽动”投资者进行投资的嫌疑。

  “还是要回归到公司业绩和未来预期本身,而不能把‘高送转’当做一个标准去选择投资对象。”周运南表示,虽然君实生物等公司目前业绩处于亏损状态,但若其在药品研发和投入市场上最后能达到预期结果,其目前发行的股价也在合理的范围内。

  不过,在宋清辉看来,目前的新三板市场尚未成熟到频频“扩股融资”的程度。“新三板企业良莠不齐,业绩波动较大,其中所蕴含的风险也是不言而喻的。高送转频现,其动机主要还是为了发‘超级’红包尽享利益,因为很多股东都是自己人。”

  “对新三板的成长性长期看好,但企业家也不可盲目乐观,运用挂牌的资质四处融资。”罗党论认为,新三板企业是否选择高送转,以及多大比例的高送转,要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和实际能力来进行。“若无专业的投研能力和投资逻辑资本运作人士操作,新三板公司在实施‘高送转’或融资方面尚需谨慎,以防止对企业实际经营产生影响。”

  “投资者应该多关注拥有较高的未分配利润或者资本公积金的新三板企业,一般而言这类企业管理层对公司业绩增长的信心较大。”宋清辉建议。“需警惕高比例‘高送转’,其背后往往可能存在内幕交易。因为新三板监管上有盲区,所以这种高比例的‘高送转’乱象并未得到较好的管理。”


编辑:小微

热图推荐

来源 | 长江商报

精彩热图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