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中国经济
陈振濂代表:强化字形记忆以确保汉字基因稳定承传
2016-03-15 09:49:00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陈振濂。(资料图)

  中国经济网北京3月15日讯(记者 吴佳佳)中国汉字的构成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以象形文字和“六书”为根基的汉字,向来被学者归纳为“表形文字”系统,与“标音文字”截然不同。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陈振濂认为,拼写取代了书写,字母取代了笔画,对已经有过汉字笔画笔顺学习经验的成年人来说,还可以保持原有的汉字字形记忆与分辨能力;但在一个儿童或初小学生的概念中,它就是直接由字母完成的。

  为此,陈振濂建议,在小学一年级启蒙教学阶段,应安排学生们从一开始首先书写简单汉字,由简到繁,由浅入深地领略汉字文化的伟大浩瀚;而无须汉语拼音教学过早介入。等到学生学习汉字数量渐多,再教授拼音文字,以帮助学习理解记忆应用。拼音只是一种辅助手段,而不是像现在这样,成为孩子们学习时先入为主的第一印象与主体内容。以此来重建未来中国儿童健康的汉字文化观,把失落了近百年的汉字基因承传重新纳入学生课堂启蒙教学的第一课,强调汉字的书写之韵与形态、笔顺、空间之美。

  代表委员小资料:

  陈振濂,全国人大代表。号颐斋,1956年2月生于上海,浙江鄞县人。1976年10月参加工作,1990年12月加入中国民主同盟,硕士研究生毕业。1979年入浙江美术学院(现中国美术学院),师从陆维钊、沙孟海、诸乐三,获书法学硕士学位。曾任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现任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浙江省文联副主席、浙江大学人文学院院长。

  更多报道请见“中国信心——2016全国两会特别报道”


编辑:小微

热图推荐

来源 | 中国经济网

精彩热图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