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中国经济
家族企业传承关键期 李惠森献策富二代变创二代
2016-03-09 16:21:00
 

  中国经济网北京3月9日讯(记者臧允浩)中国民营企业经过30多年的快速发展,占其大多数的家族企业第一代创业者已届退休年龄,开始进入代际传承阶段。家族企业能否顺利传承,不仅直接关系到企业自身的顺利经营,更将影响到包括国民经济、就业、环保等方面问题。

李锦记集团董事、李锦记健康产品集团主席兼行政总裁李惠森

  日前,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召开,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李惠森对中国经济网记者表示,他的提案重点关注家族企业年轻一代的问题。“我国家族企业在未来5至10年将面临代际传承的关键时期,新一代企业家群体能否挑起企业持续发展的担子,还是止步守业、坐吃山空,是值得深思的话题”,李惠森称。

  有统计显示,我国私营企业平均生存期仅3至5年,家族企业的传承往往成为部分家族企业的一道坎。李惠森认为,要实现企业的平稳交接和可持续发展,打造百年老店,就需要注重对年轻一代的培养,实现从“富二代”向“创二代”成功转换。

  中国经济网记者注意到,李惠森委员一直关注家族企业传承问题,连续九年提交与家族企业相关的提案。李惠森委员的另一个身份则是李锦记集团董事、李锦记健康产品集团主席兼行政总裁。李锦记作为一个经历了128年传承了四代人的家族企业,很早起就开始关注家族新一代的培养问题,研究实施了一些有针对性的方式和方法,包括成立家族委员会,制定家族宏图和家族宪法等创新举措,保障家族企业的顺利传承和繁荣。

  呼吁关注家族企业年轻一代

  目前,有数据表明,民营经济吸纳了超过70%的就业,在其转变发展方式、提升自身品质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人才支持,就业的渠道和形式还在不断地创新,不断地拓展。

  据悉,民营经济在我国经济体系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不仅是解决就业问题。民营经济对GDP的贡献率逐年上升,已超过半壁江山,而在中国民营企业中80%以上是家族企业,家族企业已逐步成为一支不可忽视的经济力量。

  然而,中国民营企业也面临新时期的困惑。据悉,经过30多年的快速发展,占民营企业大多数的家族企业第一代创业者已届退休年龄,开始进入代际传承阶段。家族企业能否顺利传承,不仅直接关系到企业自身的顺利经营,更将影响到包括国民经济、就业、环保,甚至是社会稳定等方面问题。

  据2015年发布的《中国家族企业传承报告》数据显示,表示愿意接班的年轻一代仅占调查样本的40%,有15%明确表示不愿接班,另有45%对于接班态度尚不明朗。在当前全面深化改革、经济增速放缓、企业结构转型“新常态”下,企业的延续已不仅是家族企业的“家事”,它不仅事关非公有制经济的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健康成长(简称“两个健康”),同样事关国民经济发展、就业问题解决乃至保持社会稳定都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年轻一代是家族企业的接班人,是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对企业的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对推动国家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经济发展都会起到重要作用。

  当下社会的年轻一代,以80、90后为主体,主要包括自主创业的青年才俊和准备接班及已经接班的二代。他们和父辈们相比,今天面临着更为复杂的内、外部发展环境。有统计显示,我国私营企业平均生存期仅3至5年,而两代人之间的差异往往是部分家族企业难以为继甚至破产倒闭的重要原因。

  有统计显示,我国私营企业平均生存期仅3至5年,而两代人的差异往往是部分家族企业难以为继甚至破产倒闭的主要原因。

  “要实现企业的平稳交接和可持续发展,打造百年老店,需要我们了解年轻一代的状况,关注年轻一代的成长”,李惠森表示。

  中国经济网记者注意到,在李惠森2014年的政协提案中,他曾总结近年通过接触和调研了解到年轻一代企业家的特点,包括“充满朝气、受教育水平高、知识更新快、善于利用前沿技术”等,但同时他也注意到,他们在传承过程中也存在一些迫切需要解决的困惑和问题。

  变“富二代”为“创二代”

  李锦记一直在思考家族企业的传承问题。在李惠森看来,这一问题的核心还是财富、物质与文化、精神的传承问题。

  李惠森对中国经济网记者表示,当今的年轻一代因为成长环境优越,片面强调财富传承,只会助长拜金、享乐的倾向,不仅无法树立自身良好的社会形象,甚至会给整个年轻一代企业家群体带来负面影响。年轻一代往往缺少父辈吃苦耐劳,创新进取的企业家精神,同时在思想意识方面,偏重企业快速发展和成就个人价值,在艰苦创业、诚信经营等方面还有待提高,因此,在不断提高他们的科学管理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的同时,还需要不断引导和加强企业家精神教育,把扶危济困、产业报国作为企业长久的社会责任。

  中国经济网记者注意到,社会上对家族企业的关注也在不断升温,一些从事家族企业研究和家族企业成员组成的组织先后出现,尤其是大量有关家族企业的培训机构纷纷成立,这类商业培训机构大都对家族企业缺乏了解,无法有针对性的专业指导,往往只重视工具性的培训,无助于年轻一代成为具有全球战略眼光、市场开拓精神、管理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优秀企业家。

  除商业培训机构外,国家相关部门围绕家族企业年轻一代也开展了许多工作,但由于方式方法传统,加之缺乏相关数据,较难了解这个群体的真实状况,在引导工作中无法满足对方实际需求,收效有限。

  所以,李惠森在自己的提案里提出以下三点建议。首先是通过统战和工商联系统,展开一次全国性的调研,全面了解和掌握家族企业年轻一代的整体特性。组织专家团队,分析研究这个群体的自身特点、价值取向、成长规律以及在传承等方面遇到的各种问题,最终形成一份可资借鉴的总报告,同时,还可在有代表性的地区,如长三角和珠三角,开展此类调研,形成互为补充的分报告。

  其二,鼓励和支持家族企业研究机构,利用对家族企业年轻一代调研结果,分类量身定制培养内容,根据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层次、不同需求,有目的、有步骤的为年轻一代提供可供选择的培训、学习、分享、交流计划。

  其三,在提供培养内容的同时,注重收集和反馈家族企业年轻一代的意见和需求。整合双向资源,对成功传承的家族企业进行剖析,提炼整理出具有中华文化特征的典型案例。

  其四,支持家族企业年轻一代组建健康、自律的学习分享平台。有针对性的开展符合年轻一代企业家需求和特点的活动,创新教育和培养方式。比如:开展一代与二代的互动交流,提倡企业家以老带新、新老共进的传承培训;建设年轻一代培训基地,可选取有传承经验的家族企业进行实地教学,开设“学、做、教”式的工作坊培训,提供正面引导和专业建议;发现和培养从“富二代”向“创二代”成功转换的典型人物,为年轻一代健康成长树立标杆,进而为企业发展争取更多的职工认同、社会理解和舆论支持。

  “总而言之,目前家族企业的传承与发展已成为影响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国家相关部门应关注家族企业二代培养问题,变‘富二代’为‘创二代’”,李惠森对中国经济网记者表示。

  百年家族企业缘于传承有道

  作为一个经历了128年传承了四代人的家族企业,李锦记也经历过阵痛。据悉,李锦记传至第二代和第三代时都曾经遭遇过分家,导致企业发展几乎停滞。不过,这也使得李锦记深深知道“家和万事兴”的重要性,认为公司只是家族的一部分,更关注家族怎么延续,家族利益至上。“没有家族内部的和谐,家族企业的长久发展就无从谈起”,李惠森表示。

  据李惠森介绍,现在,李锦记已经有一套成熟的制度来保障传承,包括,家族委员会、家族宏图和家族宪法。

  据悉,家族委员会成立于2003年,目前已成为家族核心成员的沟通平台,同时也是家族最高决策和权力机构。

  家族委员会由最能代表家族利益的核心成员组成——包括李锦记第三代传人李文达夫妇和其五名子女,未来则在关心家族事务和家族整体利益的第五代中选择新成员。

  家族委员会每个季度要开为期4天的会,一年就是16天。每次会议由不同的人主持,主要关注如何将家族共有的价值取向、行为准则加以正式化,以及家族核心成员的培育等家族事务的核心问题,企业的事情则一概不谈,而是放在董事局谈。

  公司董事会则主要讨论与企业运营相关的重要战略决策,二者各司其职。然而,董事会中的家族董事由家族委员会选择任命,以保证董事会能够在考虑家族整体利益的情况下独立做出决策。

  通过家族委员会,李锦记确定了家族的共同目标,即家族宏图:“李锦记家族永续经营,代表中华民族创造历史,成为家族企业的典范。”同时,也制定了家族宪法。 所有决议,都会不断协商和讨论,并只有当7位家族成员中的75%通过时(也就是有6个人通过),才可以进入家族宪法,非常严格,像政协一样。

  李锦记家族委员会下设家族学习与发展中心,就是从家族层面负责安排、协调有关第五代的培养工作。我们在第五代的培训上使用了大量的外部资源,包括哈佛商学院、凯洛格商学院、瑞士工商管理学院的家族企业课程等。

  学习与发展中心定期为第五代成员做出集体的或者个性化的培训安排,家族委员会在“家族宪法“中也对第五代参与家族事业的标准做出了制度性规定。同时,通过这个过程也帮助家族了解第五代的成长动态,让他们在为家族事业工作前积累到足够的能力。

  更重要的是在家族事业的传承方面,李锦记家族对第五代的教育没有一般家族常见的功利心,而是从家族的历史、文化和价值观着手,引起第五代对家族的兴趣,把第五代培养成家族的领导者或参与者作为首要目标。

  “要多开展一代与二代的互动交流,多提倡举办企业家以老带新、新老共进的传承培训;可以建设年轻一代培训基地,选取有传承经验的家族企业进行实地教学,开设“学、做、教”式的工作坊培训,提供正面引导和专业建议;发现和培养从“富二代”向“创二代”成功转换的典型人物,为年轻一代健康成长树立标杆,进而为企业发展争取更多的认同和理解支持”,李惠森对中国经济网记者表示。


编辑:小微

相关新闻

热图推荐

来源 | 中国经济网

精彩热图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