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中国经济
李培忠代表:加快农业结构调整 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2016-03-09 13:08:00
 

  全国人大代表、哈尔滨市呼兰区利民街道办事处裕田村党总支书记李培忠。(资料图)

  中国经济网北京3月9日讯(记者 倪伟龄)全国人大代表李培忠在接受本网记者采访时说,我作为一个来自基层的代表,最想表达的是农民的心声,也最关注农村发展和农民富裕。

  据中国经济网记者了解,黑龙江省粮食产量实现“十二连增”,连续五年保持全国第一,然而,粮食产量连年增产,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仍然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015年黑龙江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1095元,全国11422元),这表明黑龙江农民增产不增收的问题比较突出,也表明黑龙江是一个农业大省,还不是一个农业强省,甚至是粮食多了,储藏都成了问题。要改变这种局面,出路只有一条,就是调整农业结构。如何调整农业结构?

  第一,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向高质高效作物要效益。黑龙江省是全国玉米产量第一大省,玉米种植面积近1亿亩。2015年玉米产量达5000多万吨,而目前玉米库存高达9098万吨,库存积压问题十分严重。加之,玉米价格的下调,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受到很大影响。调整种植结构,应该增加高质高效作物,支持发展高蛋白、高淀粉玉米、鲜食玉米,高蛋白、高油大豆、优质马铃薯、绿色蔬菜和杂粮杂豆等优质农产品。

  第二,调整种养结构,推进农牧结合。黑龙江省的种植业发达,但在延长种植业产业链方面做的不够,按照调整农业结构的思路,应该构建粮饲兼顾、农牧结构、循环发展的新型种养结构,按照“以养定种、种养结合、草畜配套”的原则,开展粮改饲和种养结合模式试点,促进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饲草料三元结构协调发展。

  第三,发展绿色生态农业。黑龙江省要把发展绿色农业作为重要方向。发挥好农业资源优势,生态绿色农业是最有潜力、最有前途的农业产业。

  第四,调整农业经营结构,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推动农业经营结构调整,鼓励和引导农民通过转包、入股、合作、租赁等方式,将承包的土地向农村新型经济主体流转,让他们把沟、洼、壕、甸、抹牛地、乡间路等整理后规模化经营、机械化耕种。把老百姓从田间地头解放出来,剩余劳动力向二、三、四产业转移,增加非农就业收入。

  为此,李培忠建议,对黑龙江省农业结构调整给予更多政策上的扶持:

  第一,建议国家将黑龙江省作为绿色农业示范区,加大对黑龙江省建设绿色农业基地的投入和转移支付。同时,要加大对绿色食品标准的规范、监督检查。

  第二,设计更加有效的农业补贴政策,把国家对农业的补贴有效地转化为农民收入的途径。建议把2015年玉米价格下调给农民带来的损失在“十三五”期间给补上,以黑龙江为例,玉米种植面积1亿亩,亩产约1300斤,每斤降价0.11元,每亩减收约145元,1亿亩玉米减收145亿元,怎么补?除以黑龙江省总耕地面积2.39亿亩,每亩补贴60元。即把玉米价格下调的损失按每亩60元的标准补给农民(谁种地补给谁,五年后取消补贴),这样就给了调结构、转方式一定的时间。另外,对土地集中规模在1万亩以上的种植大户、专业合作社以及农业园区,购置农机具给予全额补贴,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注入动力。

  第三,支持黑龙江省农业产业链延伸计划,帮助粮食转化项目的实施,(如黑龙江省的玉米燃料乙醇项目)。在农业项目上给予资金支持,涉农企业给予贷款低息或贴息。

  代表委员小资料:

  李培忠,全国人大代表。1967年9月生,黑龙江哈尔滨人。哈尔滨市呼兰区利民街道办事处裕田村党总支书记。

  更多报道请见“中国信心——2016全国两会特别报道”


编辑:小微

相关新闻

热图推荐

来源 | 中国经济网

精彩热图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