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中国经济
记者“围追堵截”朱光耀委员
2016-03-04 15:36:00
 

朱光耀委员被记者围住采访

  中国经济网北京3月4日讯(记者 齐慧)今年“两会”,代表委员热议中国经济成为最大焦点,政协委员中的经济界别也因此备受关注。上午10点20分,在昆泰宾馆的34组小组会上,全国政协委员、财政部副部长朱光耀起身离开会场,准备去洗手间。

  记者们看准目标就是一阵围追堵截。当然委员们的基本需求要尊重,几十名记者安安静静地等在外面。待朱光耀委员走出来就一哄而上地围了上去。朱委员也非常的亲切,找了一个宽敞的地方,嘱咐大家小心安全,并接受了记者的提问。

  “朱部长,在供给侧改革中的减税清费您怎么看?会不会带来财政赤字?”朱光耀说,中央经济工作会已经明确了2016年中国经济的主要基调: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稳中求近,坚持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防风性。加大供给侧改革的力度,提高供给水平的质量和效率,在供给侧结构改革中减税清费就是重要举措之一。

  关于财政赤字问题。朱光耀说,在财政收入有所下降情况下,加大减税清费力度,在可以预见短时期内,是会增加财政不平衡。我们要增大财政政策力度,阶段性适当增加财政赤字。但是结构改革对中长期而言,是增加中国经济动能,推动中国经济新兴业态的发展,是增加财政收入的,使经济沿着健康持续轨道发展。”

  针对近期穆迪调降中国评级的问题,朱光耀委员表示:“我们认为穆迪这种做法是没有远见的,将来实践会证明它是错误的。”,“穆迪是当前世界的重要评级机构,但是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国际评级机构的信誉已经大打折扣。其实,在亚洲金融危机时,他们的信誉就已受到了全球质疑。因为他们在一天之内,下调了韩国的信用级别11个档次,说明此前他的评级是错误的,没有预见到实际情况,反映的也不是实际情况,特别是全球金融危机之后,世界对评级机构的质疑更加强烈。”

  值得注意的是,G20已经明确,各国的金融监管机构不能再以评级机构的判断嵌入本国的金融监管内容。这是一个重大的政策变革,反映的是所谓的评级机构的信誉是受到全世界质疑的。朱光耀认为,现在穆迪和标普等机构仍然主导着世界评级业务,非常需要“去意识形态化”。也就是说,不能用西方人的眼光来看待世界,尤其是新兴市场国家。现在穆迪仍然保持中国主权债务AA3的评级,但是展望调成了负面。我们认为这是没有远见的,这种做法将来实践会证明他是错误的。

  对于穆迪调降中国评级是否会对中国经济造成负面影响,朱光耀表示:“世界对评级机构的重视程度已经大大改变了,评级机构自身应该通过其专业性和客观性来恢复自身信誉和影响力。”

  代表委员小资料:

  朱光耀,男,汉族,1953年7月生,北京市人,1987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0年7月参加工作,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财政专业研究生毕业,获经济学硕士学位。现任财政部副部长、党组成员。

   更多报道请见“中国信心——2016全国两会特别报道”


编辑:小微

热图推荐

来源 | 中国经济网

精彩热图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