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中国经济
张天任代表:制定有效政策推动废旧电池回收
2016-03-04 15:43:00
 

全国人大代表、天能集团董事长张天任(左一)。(中国经济网记者 吴佳佳 摄)

  中国经济网北京3月4日讯(记者 吴佳佳)“政府及企业不仅要看到绿色发展是未来的方向,更要看到其中也蕴藏着很多机会。”来自浙江的全国人大代表、天能集团董事长张天任告诉记者,自己一直以来都十分关注绿色发展问题,他今年带来的17份建议和议案中,有9份议案与绿色发展有关。“随着‘十三五’规划拉开大幕,我国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绿色发展的全面落实,显得更加刻不容缓。”

  张天任所在的天能集团是国内最大的绿色能源动力电池生产商。他对中国经济网记者表示,提及铅蓄电池,许多人都谈“铅”色变,认为这是一个高污染、高能耗的“双高”行业。其实不然,铅蓄电池目前广泛应用在交通运输、通讯、电力、铁路、矿山、港口、计算机等国民领域,需求量极大,且在使用过程中并不会造成污染。 “只要做好废旧铅蓄电池的回收工作,铅蓄电池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将微乎其微,外界普遍对铅蓄电池行业存在误解。”

  有关数据显示,我国每年产生的废铅蓄电池数量超过330万吨,正规回收的比例仅不到30%。“铅蓄电池行业的根本问题是要把国家规定的回收处理政策落在实处。”张天任呼吁,国家应该进一步拿出有效的政策推动废旧电池的回收,加大对没有资质的非法回收造成的污染的处罚力度。

  为了兑现绿色发展的承诺,天能集团在铅蓄电池回收用方面采取了很多有效措施。2009年,天能集团投资18亿兴建了浙江吴山循环经济产业园,废旧铅酸电池年处理量达15万吨。2015年,天能铅蓄电池回收二期项目河南濮阳回收基地建成投产,年处理量达10万吨。据悉,天能铅酸蓄电池回收基地引进了世界最先进的意大利全自动机械破碎、水力分选工艺技术设备基础上创新的全湿法新技术,结合自主研发的纯氧助燃、精炼保锑、废烟气处理等废铅酸电池封闭式环保化回收处理技术,废旧铅酸蓄电池回收率可达99.9%,废弃物接近“零排放”。

  在今年的浙江省“十三五”征求意见座谈会上,张天任就已针对绿色发展提出了诸多建议,包括浙江要突出“注重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绿色发展”,相关的工业新建项目,一开始就要考虑到“全生命周期设计”,把回收处置作为其中的重要一环;还要进一步引导农业、建筑等行业参与到循环经济中来,全面提升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水平。政府部门要出台产业扶持、税收优惠等政策,加以引导,让生态环境更优美、人民生活更幸福。

  “从短期来看,绿色发展可能会给政府和企业带来一定的负担和压力,但从长远来看,这里面也有着巨大的机会。”张天任解释说,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绿色发展,这不仅仅是党和政府的执政理念,也是借发展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对于企业来看说也是“有利可图”。

  天能集团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绿色发展理念进行转型升级。自“十一五”以来,天能累计投入技术改造资金10多亿元,其中2亿多元用于环保设备技术改造和工艺革新,淘汰落后的工艺技术和产能。至今,天能已经实现绿色工业生产,集约、高效、无废、无害、无污染,将“三废”消灭在工艺过程之中,从源头上实现“零排放”、“零污染”。绿色发展另外一个重要的动作就是机器换人。据中国经济网记者了解,近年来,天能斥巨资进行“机器换人”行动,通过“机器换人”,天能提高了自身自动化水平,节约了人工成本,环保、安全、职业卫生防控水平也明显提升。张天任介绍,在浙江以及全国各地的机器换人过程中,带动了整个机器人产业链的发展,很多企业抓住了这个机会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对于生产企业来说,也实现效率的提升和绿色发展的双赢。

  代表委员小资料:

  张天任,全国人大代表。1962年10月生,浙江长兴人,中共党员,高级经济师,浙江大学工商管理硕士研究生,美国加洲国际大学荣誉博士,浙江理工大学兼职教授,现任天能动力国际集团(香港主板上市公司)董事局主席、总裁。

  更多报道请见“中国信心——2016全国两会特别报道”


编辑:小微

热图推荐

来源 | 中国经济网

精彩热图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