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财经|中国经济|股市基金|经济数据|分析评论|房产动态|消费旅游|保险|理财|
  精彩推荐 美国《时代》周刊:双国记——海地与多米尼加|弗州枪击案8人死亡 凶手差点击落警方直升机|美国3岁共用同一心脏连体双胞胎将被分离|
华西村摩天楼背后:财富差别让村内出现分层
2010-01-21 13:22:28

我来说两句 打印文章 发送给好友


  华西村:疯狂生长 天天向上

  中国日报网消息:据中国新闻周刊报道,不断突破新高度的华西村迅速扩张的背后,是村政治结构的变迁、财富的再分配以及社会结构的重新分层。

华西村摩天楼背后:财富差别让村内出现分层

  村子里又在造大楼了。这回挺高,已经有60层,在今年6月前,它还得长12层,到时候,它将成为328米的大块头

  闲来无事的村民会絮叨几句关于大楼的最新“争议”。“争议”确实很盛,有的说“这楼是新地标,新农村有新高度”,有的说“华而不实,那么多钱砸进去,不如给大家造别墅”。

  据说大楼建好后,除了作为景点赚些门票,也能解决几百户村民的住房问题。

  可问题是,有“争议”,就不妙了,“吵吵嚷嚷的,谁知道会出什么岔子”。

  其实它只是一座高楼而已,但他建在华西村。华西村一直在生长,也一直受到争议,这一点老书记吴仁宝看得很明白。“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要不然华西村也不会有今天。”吴一口江阴方言,语速很快,软软的,却透着底气,笑的时候一口熏黑的牙,歪歪斜斜的。

  总有新高度

  华西村原来并不大,全村380户,1520人,0.96平方公里,正好是全国总面积的千万分之一,隶属江苏省江阴市。

  1961年,33岁的吴仁宝已经是华西大队党支部书记。那时的华西,人口仅667人,集体资产只有2万5千元,欠债1万5千元,人均分配53元。曾有一首民谣流传很广:“做煞大队无搭头,干起活来累死人,有女不嫁华西去,宁愿扔到河浜里。”

  这时候,吴仁宝搞了一个石磨房,慢慢做大,这是他在乡村里比较早的产业尝试,“也是冒着险的”。

  很快地,华西村建起了两座“高楼”,一个4层,一个5层,是村里的夜校楼,这个高度,在上世纪70年代已经是江阴第一。

  1972年,吴仁宝一边领着大家学大寨,凭着亩产连续6年超吨粮,第一次名震全国,一边私下偷偷搞了个五金加工厂。

  随着上世纪80年代,“包产到户”在中国农村的全面铺开,当时全国的主流声音是,“包字万能,一包就灵。”可当时吴仁宝和华西村已经让集体经济红火起来,怎么办?他最后决定,“不分不包”,继续集体经济。

  工厂一家接一家开起来,及至1989年,华西村“三产”总产值已经破亿,人均产值70万,人均利税7万元,成为“江阴第一亿元村”。

  1992年,华西村当时已有的38个企业合并成立江苏华西实业总公司,吴仁宝成了公司董事长和总经理。

  两年后,该实体变更为江苏华西集团公司(省级),这个村庄开始以一个公司姿态发展经济。而类似的村企共生的做法,在十年后才逐渐出现在苏南附近的乡镇里。

  是年,国务委员李铁映说:“华西是全国第一村。”

  1996年,吴仁宝说,得有点不一样的,于是就有了金塔。金塔7级17层,98米高,这玩意儿一出世就引来争议,就像如今的大厦一样。首先,他太高,彼时城市里也鲜见高楼,更别说农村;其次,它样子太怪,似楼非楼,似塔非塔,还顶着个金葫芦;再次,它太大,建筑面积有2万多平米,一开始就被定为成集旅游观光、商业娱乐、餐饮服务为一体的多功能活动场所。很多村民不理解,“一个农村,搞这些花里胡哨的做什么?”

  这就像如今人们看待那座大厦,它的全名叫“增地新农村大厦”,老书记给定的名,他说:“我们想有一个空中华西村!”

  1月17日,阳光晃眼,空气清冷,上了年纪的农妇避开迎面的日光,斜着眼睛仰视大厦,飙出的却是一口四川话,这么高的房子,住着肯定不方便,下楼买个菜估计都要大半天。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552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视觉
博客
著名“黑老大”们的秘密
开眼了!南非一个黑老大居然是“阴阳人”,意大利黑手党是影迷还报名做群众演员。 >> 详细

论坛
百老汇史上最有魅力的女星
百老汇有很多值得回忆的演出,女演员们在其中闪烁着耀眼的光芒。
>> 详细

财经
点击排行
 
 
英语点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