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神派"延续了"冷战"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庞中英认为,"火神派"的崛起和逐步退出历史舞台影响了世界历史进程:冷战,并没有因为柏林墙的倒塌和苏联的解体而自动结束。
1992年,美国当时以克林顿为代表的新一代民主党人上台似乎标志着冷战的结束,但主导美国冷战的力量和结构没有发生任何变化。"火神派"在克林顿年代积蓄能量,研究形势,终于在世纪之交替的时刻卷土重来。一个政治保守和偏好军事的美国让世界历史付出巨大的倒退代价。"反恐战争"实际上是另一场"冷战"。"冷战"在布什政府下得以继续,而且在中东和南亚演变成局部的"热战"。本来,布什政府是计划与中国--他们认为的有资格取代苏联的新"对手"或者至少是"战略竞争者"--开展新的冷战的,但由于恐怖主义因素(自然转化为主要的美国国内政治因素),这一美中"新冷战"一直是潜在的,没有成为现实。小布什第一个"新冷战"内阁的六位要员是拉姆斯菲尔德、鲍威尔、沃尔福威茨、切尼、赖斯、阿米蒂奇。现在,这个班子就剩下切尼和赖斯了。他们都是冷战的产物,是冷战最核心的"战士",是被一些评论家叫做穷兵黩武的"火神派"。岁月毕竟无情,今天,他们都老了。狼狈不堪的切尼已经低调,无心恋战,等着做完任期,正式退出政治舞台;赖斯则不大可能代表共和党竞选美国下任总统,而是如她一再申明的,将重返斯坦福大学执教。美国中期选举的结束和拉氏的"替罪"下台,以及美国中东政策的技术调整,可能标志着冷战开始走向真正的结束。
"火神派"何以衰落
"火神派"衰落了,它又何以衰落?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余万里和蒋翊民这样认为:
"火神派"的衰落,表面上体现为美国民众和国际社会对于"火神派"革命的回应。而在深层次上源于"火神派"思想内在逻辑的不可调和性。思想的内在矛盾决定了政治实践的挫折。
"火神派"低估了国际规范和机制的力量,更低估了国际社会的反应。打破既有的国际规范和框架,寻求更深层次的结构性变化,无疑会招致国际社会的不安乃至反对。
如果说实力是"火神派"的单边主义的后盾,那么推广民主就是"火神派"改造世界的手段,"火神派"在追求建立"民主样板"的进程中不遗余力,但结果却事与愿违。曾经以《历史的终结》名声大噪的福山在2006年初发表的《新保守主义之后》一文中对新保守主义进行了全方位的批判。他指出:美国已经陷入了一种误区,即认为民主是一种可以普遍建立的政体,而忽视了民主需要的制度建设,文化积淀。该文还宣称:"新保守主义已经成为了我不能再支持的东西。""火神派"坚信美国人乐于看到他们的政府以暴力手段推翻独裁,推广民主,因为那符合美国人与生俱来的十字军式的使命感,但他们却不曾想到大多数美国人并不愿意看到暴力带来的悲剧。或许美国人自己也没有意识到暴力与罪恶从来都是相伴而生的。
在当今国际政治结构失衡的大背景下,美国超级大国暂时还不可撼动。然而,美利坚帝国的"边疆"恰恰在于其为达到无限目的而面临的资源和手段的有限性。在国际上,虽然没有大国企图挑战美国的霸权,但是美国牛仔风格的霸权外交也不可能得到国际社会的道义支持,更遑论解囊相助了。在美国国内,正如哈佛大学历史学家尼尔·福格森所概括的那样,伊拉克战争后的美国面临着经济上的财政、贸易赤字,军事上的人力赤字以及战略上的"注意力赤字"(因为深陷泥潭而无暇他顾)。今天的美国已经走到了一个有心无力的尴尬境地。
近期美国政治的一系列重大变化已经对这些疑问做出了回答:共和党在中期选举遭遇历史性的惨败。美国诞生了历史上第一位女性、同时也被誉为"彻头彻尾民主党人"的众议院议长南希·佩洛西。拉姆斯菲尔德在选举结果公布第一时间宣布下台,切尼的权威也摇摇欲坠。"火神派"之兴,兴在恐怖主义甚嚣尘上,挑动了美利坚的干涉主义豪情;"火神派"之衰,正如我们看到的,衰在其万丈豪情超出了国际社会和国内民众的忍耐程度。因此,"火神派"的崛起恐怕会是昙花一现。即便精于选举政治的他们再次上台,恐怕也难免要面对"江东弟子今犹在,肯与君王卷土来"的尴尬境地。"火神派""死"而未"僵"
"火神派"已经衰落,但我们不应放松对它的关注。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副教授王义桅认为:
由于美国在伊拉克问题上一筹莫展,国务卿赖斯广受国内外责难,人们只能将目光投向伊拉克问题研究小组的建议--贝克报告。其实,詹姆斯·贝克是老布什的国务卿,布什父子两朝阁僚在玩拆东墙补西墙的游戏,"火神派"在老小布什间实现凤凰涅槃。
百蠹之虫,死而不僵。我们对"火神派"的转化以及可能的复兴,要保持高度的警惕。在宗教保守派看来,布什只是温和保守派,换言之,不够保守。"火神派"的得势,其实是整个美国社会保守化的折射,尤其是美国社会在日益全球化,并遭受全球化和反全球化力量的巨大挑战,这为经济保守主义、宗教和政治保守主义的滋生提供了温床。在全球化时代,对普通美国人而言,保守是最保险的选择。如此说来,我们绝不能一厢情愿地从表面现象、从一时得失、松懈对美国新保守主义的关注;绝对不能因为民主党在国会山得势、布什如今成为跛脚总统即对共和党失去兴趣--中期选举其实是促成了共和党温和派力量的崛起,反映了民主党的保守化趋向:美国社会在后伊拉克战争时期正处在民主、共和两党的趋同、融合时期。这就是为什么民主党甫一赢得国会中期选举即改调,某些立场甚至出现180度转弯的真正原因。
(朱锋 于铁军 庞中英 余万里 蒋翊民 王义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