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中国日报

贵州“活态”传承开启“非遗”宝库

2012-10-16 17:07:46 来源:新华网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免费订阅30天China Daily双语新闻手机报:移动用户编辑短信CD至106580009009

刚刚过去的“十一”黄金周,成千上万的游客来到世界最大苗寨——贵州雷山县西江千户苗寨,让寨子里做民族餐饮的苗族妇女阿浓赚得盆满钵满。而银匠李光雄在寨子里开的苗族银饰铺一天就能进账3万多元。

让无数游客迷醉的,除了这座千年古寨无法抵挡的迷人魅力,更有积淀着苗族厚重历史的舞蹈、音乐、民族技艺带给人们的别样感触。

西江苗寨有2000多年历史,全寨1200多户、5600余人,苗寨完整地保留了苗族原生态文化和传统建筑,被称赞为“苗族的建筑博物馆和民俗博物馆”,是研究苗族历史与文化的“活化石”。但就在7年前,这座苗寨还是“藏在深山无人识”。

说起过去,阿浓就一个字:“穷”。如今,每年40多万元的纯收入让阿浓一家过上了富裕的日子,家里买了小汽车,她的饭庄还为30多个村民提供了工作。阿浓笑着说,她是国家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政策的直接受益者。

2005年,中国政府颁布了“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全国掀起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热潮。西江的苗族芦笙舞、铜鼓舞、苗族民歌、苗族织锦技艺、苗族银饰锻造工艺和苗年等6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游客慕名而来让古老的西江苗寨焕发出新的生机。阿浓,这位苗寨里的普通苗族妇女,在遍尝辗转打工的艰辛后决定返回家乡,2007年办起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阿浓饭庄”,过上了好日子。

和阿浓一样受益的还有银匠杨光宾。吊脚楼里,49岁的杨光宾专心致志地加工着一副银手镯,像他的祖辈们那样“叮叮当当”,延续了上千年。但在他这一代,吊脚楼外的世界发生了变化,机械技术越来越发达,年轻人更愿意到繁华的都市里打拼,祖祖辈辈传承的银匠工艺变得无人问津,面临失传的危险。

2007年,经文化部确定,杨光宾成为苗族银饰制作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并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26名代表性传承人名单。杨光宾说,国家的政策支持和越来越好的生意,让很多年轻人主动来找他学习手艺,他已经教出了20多个徒弟,“别看他们年纪不大,可个个都掌握着绝活,有的已经在外面当上师傅了”。

少数民族聚居的贵州省,蕴藏着十分丰富的民族文化“宝库”。据统计,贵州省共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62项、省级名录440项、地级名录822项,县级名录3438项。西江苗寨只是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开发的一个缩影。

为了更好地传承和保护“非遗”宝库,贵州省2003年就在全国率先出台《贵州省民族民间文化保护条例》,将“非遗”保护纳入法制轨道。今年5月1日实施的《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明确提出,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保存较完整、特色鲜明、历史文化积淀丰厚、存续状态良好,具有重要价值和广泛群众基础的特定区域,可申请设立文化生态保护区,实行区域性整体保护。

贵州文化改革文化产业办公室主任袁华认为,保护不只是“把非物质文化遗产关进博物馆”,更重要的是让它们走出山寨,通过市场化、商业化、产业化途径推动艺术创新,进行“活态”保护,既开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新途径,又带动当地群众致富。

2006年起,贵州省连续举办多彩贵州旅游商品设计大赛、能工巧匠选拔大赛及旅游商品展销大会在国内首创举全省之力发展旅游商品的产业模式。

多年担任“两赛一会”专家评审的清华大学教授李砚祖说:“‘两赛一会’托起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希望,将旅游商品形成了一个有组织的整体,形成了一个产业,也形成了一个传承与创新的氛围,民族工艺的价值得以进一步提升。”

贵州水族马尾绣是以马尾作为重要原材料的一种水族刺绣技艺,制作过程繁琐复杂,它要经过52道工序,大概一年时间才能绣成,这项濒临失传的水族特有民间传统工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在“两赛一会”中被评为首届“贵州名匠”的水族民间马尾绣传承人韦桃花说,政府办的赛会让马尾绣成了人们喜欢的旅游商品。2010年韦桃花正式成立公司,实行“企业+农户”的管理模式,解决了近800名农村妇女的就业,马尾绣成了她们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

如何将非物质文化遗产汇聚起来呈现?如何让文化遗产带来规模效益?贵州倾力打造的大型民族歌舞《多彩贵州风》给出了答案。7年里,《多彩贵州风》在全国29个大中城市巡演,出访了英、美、法、日等数十个国家和地区,风行海内外。2011年至今演出总收入达5000万元。

“贵州有着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但一直缺乏有效的开发和品牌打造。”袁华说,近日,多彩贵州品牌研发基地开工建设,“我们将依托这个基地,挖掘贵州的非遗资源,进一步规模化、产业化。”

贵州省旅游局局长傅迎春说,非物质文化遗产越来越成为贵州发展经济的宝贵财富,今年上半年,贵州省实现旅游总收入831亿元,同比增长34%;接待旅游人数超过1亿人次,同比增长32%。据测算,上半年贵州旅游业增加值达240亿元左右,约占全省GDP的7.5%,旅游业增加值在全省第三产业增加值中所占比例达17%左右,旅游业带动城乡新增就业1.6万人左右。(记者 李惊亚 闫起磊)

编辑: 宁波 标签:
 
 
 

精彩热图

 
 

焦点图片

“恐怖乌云”笼罩深圳如“后天”降临

烟台举办活体蝴蝶展 市民感触春天色彩

网上流传苍南一干部“收礼视频” 当地纪委称正在核实相关情况

上海地铁7号线自动扶梯突然逆行 致多人受伤送医

精彩热图

杭州举办宗教界消防运动会

甲午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在河南新郑举行

“樱花小萝莉”网络走红 萌态美样惹众网友狂点赞

马伊琍父亲开微博写信给媒体:请放过我们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