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匡时拍卖将上市利好几何 资本和艺术“以结婚为目的开始相亲”?
创纪录的李可染《万山红遍》也是上市公司所为
晨报记者 詹 皓
近日,上市公司宏图高科公告称,公司拟以发行股份的方式购买匡时文化、董国强合计持有的匡时国际拍卖有限公司100%的股权,并募集配套资金。
虽然细则尚未公布,但此事公布后,一度登上艺术界朋友圈的“当日头条”,说明艺术市场沉寂已久,大家内心都在盼着发生点什么?哪怕于己无关的也好。
上市公司投资艺术品者寥寥
艺术机构上市,或者上市公司介入艺术品领域,早已不是新鲜事,但至今未成气候。到目前为止,沪深两市2800多家上市公司,真正介入艺术品的只有弘业股份、电广传媒、中超控股等寥寥几家,涉及的总额不过十几个亿。
弘业股份1997年上市时就投入4000万元收藏艺术品,之后每年都投入约1500万元购买艺术品,弘业股份还以“爱涛艺术中心”为平台,介入工艺品制作、销售和艺术品拍卖等,目前在艺术品方面的回报为年利润1000万元左右。
电广传媒从2006年开始介入艺术品,当年的投资额6000多万元,此后投资额逐年提高,近年来,电广传媒以旗下中艺达晨作为艺术品投资和管理平台,以中国近现代大师书画为主要投资方向,所有交易均通过拍卖行进行,2012年李可染《万山红遍》拍出创纪录的2.93亿元,据圈子里传闻是中艺达晨抛售,其2007年从佳士得以3500多万元港币拍入,仅这一张画,电广传媒就赚到了2亿多。到2013年,电广传媒就拥有书画精品170多件。目前,中艺达晨还介入艺术基金,管理着一款期限长达8年的艺术基金。
中超控股原名中超电缆,因最近迅速介入紫砂行业而为众人瞩目,该公司去年以1.04亿元从一个私人手中收购了28把顾景舟紫砂壶,还投入紫砂产业园、紫砂工艺师签约、互联网+紫砂等,预期累计将投资50亿元,最近一次股东大会上,该公司还向投资者发送紫砂壶。不过由于该公司介入紫砂业速度太快,对于其前景,人们一时还无法判断。
内地拍卖公司上市非首次
匡时拍卖成立至今才10年,但交易额和品牌已经做到内地拍卖业第三位,仅次于保利和嘉德。
拍卖公司原本是不需要上市也很难上市的。因为拍卖公司只是中介机构,本身不需要多少资金;而且,拍卖公司是典型的轻资产公司,靠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服务质量取胜,做上市前的资产评估时,对此很难量化。
其实,保利拍卖已经于2014年率先打包在保利文化中借道香港上市了,其能上市也得益于保利文化中保利剧院、影院和影视公司的资产评估。当然,保利拍卖的业务量目前达到业内第一,还介入了艺术品一级市场和艺术基金,其目前管理着8亿元艺术基金,购藏的艺术品库存达到15亿元。
拍卖公司将得资本助力
保利文化上市,从市场上募资达20多亿元,其中部分投入艺术品行业。而匡时拍卖此番变相上市,能给市场带来多大利好呢?
此次匡时拍卖被宏图高科收购,具体细则尚未公布,假设宏图高科是向匡时定向增发新股,以置换匡时拍卖的全部股权,则匡时的股东将获得宏图高科相应的股份,未来,可在二级市场上减持套现;假如宏图高科用定增募资收购匡时股权,则等于匡时股东全部套现。但不管采用哪种方式,匡时的发展都可以获得更大的资金支持,原本单一的经营模式有望在资本助力下获得扩展。
国内艺术市场由于体量太小,大规模的资本行为尚在萌芽中,匡时上市也许昭示着资本与艺术正在“以结婚为目的展开一场相亲”。
艺术市场经历三波高峰
中国艺术品市场从1993年拍卖元年开始,期间经历了三个高峰,分别是1997年、2005年和2011年,整体呈螺旋形上升态势,规律是急涨慢跌。在上涨过程中,往往是一两个拍卖季就会涨几倍,接下来的调整下跌却非常迟缓,往往要调整好几年。目前,正处在第三波高峰后的调整过程中,但后市变数,也在悄然酝酿着。
2011年的第三波市场高峰,主因是当年大量成立的艺术基金快速抢筹而引发的。如今,艺术基金表面上热潮消退,但实际上,近几年来,资本介入艺术市场的力度却在逐年增加,很有可能催生出下一轮市场爆发。
艺术市场是无杠杆行业
中国富豪选择艺术品投资的比例目前在20%左右,普通中产阶层投资、消费艺术品至今仍基本空白,而银行介入艺术品,还只是个别机构在试水,艺术基金之火其实至今没有熄灭,很多资金都在蠢蠢欲动,目前缺的只是对市场预期拐点的到来。
当下,全社会都在讲去杠杆。但是艺术品却是目前少有的无杠杆的行业。身在其中的资金,大多来自个人或企业的自有资金,艺术品从银行获得抵押贷款至今仍停留在理论层面。因此,艺术市场的下跌,由于没有平仓盘,不可能是断崖式下跌,未来却可能因为上述资本的合力,在市场预期的拐点到来之际,形成脉冲式上升。
因此,虽然拍卖公司上市对艺术市场的整体利好极其有限,但资本的冲动已经暗潮汹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