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地方频道-教育职场
用好章程,扎牢办学之“根”
2015-12-10 09:09:00
 

  原标题:用好章程,扎牢办学之“根”

根深叶茂(版画) 孟鹭彤(11岁)作 高燕 指导

  转眼,国家宪法日设立一周年,距离2012年教育部印发的《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实施纲要》明确提出“到2015年,全面形成一校一章程的格局”业已三年。对于中小学而言,全面推进中小学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实现制度化、规范化管理,正是建成现代学校的一个“硬指标”。身居中国改革开放窗口城市,深圳市园岭小学十余年学校章程建设的探索,值得关注。

  ■本报记者 齐林泉

  “学校里的大小事情,都可以做到‘有法可依’,减少了矛盾,也提高了工作效率。”深圳市园岭小学校长梅仕华用这句朴实的话,表达出了该校积极进行学校章程建设探索最为本质的收获。而且,园岭小学这些年取得的办学“硕果”,也离不开学校章程建设这一办学之“根”。

  现代管理得先有章程

  2012年,教育部印发的《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实施纲要》明确提出“到2015年,全面形成一校一章程的格局”。面对滚滚而来的制度建设洪流,有的学校陷入迷惘,有的学校临阵磨枪,但深圳市园岭小学却格外笃定,因为早在十年前,这所学校已经建立了自己的学校管理章程。

  “其实,园岭小学之所以‘觉醒’得这么早,也是为现实所‘迫’。”梅仕华校长说。2002年7月,为了缓解优质学位紧缺的矛盾,深圳市福田区委、区政府和区教育局尝试由名校带领相对薄弱的学校,实现资源共享,正式决定将原园岭小学、园西小学、园东小学三校合并,组建成新的园岭小学。梅仕华出任新园岭小学首任校长。合并后的园岭小学是深圳首个优质教育小区试点,也是第一个集团化办学的学校。

  那么,在没有前车之鉴的情况下,集团化学校该如何管理?直到今天,梅仕华依然清楚地记得,当时的福田区教育局领导拍着他的肩膀说:“学校能平稳过渡,就是你的本事。”是的,三校合并,牌子挂起来了,但资源参差、情况迥异,甚至连办学理念都是各执一词,该如何将三个学校捏合在一起,尽快地走上正轨?梅仕华想到,要“统一领导、分部管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但在实践中该如何履行这样的管理范式?他决定从章程建设入手:“可以说,是集团化办学的模式强烈呼唤学校章程,同时,集团化的管理范式也催生了学校的章程。”

  2002年,园岭小学依照宪法、法律、法规,并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定了第一版本的《园岭小学章程》,此后,依照章程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事实证明,章程的尽快制定和完善是非常必要的。学校平稳度过了合并后的磨合期,并很快步入正轨,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梅仕华说。

  有章可循才可顺畅前行

  多年来,园岭小学制度完善、章程先进,在深圳市有口皆碑。在福田区、深圳市、广东省三级的评估中,均是首批成为依法治校示范校的。正因如此,学校章程被很多其他学校“复制”,甚至直接“借用”。梅仕华对此很豁达:“没关系,我们的学校章程是与众不同的。因为它是基于我们的校情制定的。当然,每个学校的情况不一样,不能简单地照搬。”

  有人认为学校制度建设是务虚,只要摆摆样子就好,在园岭小学可没人这么认为。事实上,园岭小学的章程建设几乎涵盖了学校管理工作的方方面面,主要包括:对党总支书记、校长、副校长、教、工、团、队、年级组长、班主任分别制定了岗位工作职责,实现责任到人;制订了各处室岗位职责并上墙,使各项工作有规可循;制定了《园岭小学党总支议事规则》和《园岭小学校务议事规则》,对学校大事小事的议定进行了详细的规定。对学校发展规划、年度工作计划、目标及进展情况,学校在制定之前采取问卷调查方式征求教职工意见;制定了《园岭小学教职员工工作、教学、生活常规》,保证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有序运作;完善《师德建设条例》《师德考核制度》,对认真执行道德规范、成绩突出的教师进行表彰奖励,在评优、评先、晋级、晋职方面给予优先考虑;建立和完善副校长及中层干部考核机制和选拔任用机制。实行学校干部公开选聘制度,增强干部任用的透明度,大胆起用了一批创新型、事业型、教研型的年轻后备干部;制定了《园岭小学学生一日常规》《园岭小学学生十项基本素质》,规范学生行为;制定了学校全方位日常管理制度。

  章程建设如此事无巨细,究竟有没有意义?梅仕华举了一个例子:“学校合并不久,就迎来了教师的绩效工资改革。这是一个涉及每名教师切身利益的事情,很敏感,有些学校为此闹得不可开交。我们有230多名教师,改革工作却进行得有条不紊,没有接到一宗投诉。为什么?就因为我们充分听取教职工的意见,并且有完善的职工代表制度。我们按照学校的章程,自下而上地收集、汇总意见,既广泛听取建议,也践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有民主有集中,园岭小学顺利地解决了这一棘手问题。当一切都有章可循,凡事也就尽在掌握之中。

  完善全面的章程制度让园岭小学迅速度过了合并后的磨合期,但学校有三个分部,章程制度在执行贯彻的过程里怎样才能“不拐弯,不隔层皮”?梅仕华说:“在园岭小学,我们每周五下午的校长办公例会是雷打不动的,各分部都会有校长、副校长参加,总结一周工作,同时部署下周工作。下一周的周一,各分部开行政会,将上周五的会议精神落实;每周三,各分部的教师例会,则会听取教师代表的意见。”原来解决矛盾的,还是规章制度。如此循环往复,就形成了一个意见动态传递的畅通途径,保证了三个分部像一个链条带动的三个齿轮,紧紧咬合、顺畅前行。

  与时俱进制度就有灵魂

  梅仕华说园岭的章程不怕抄袭不怕模仿,既因为章程有学校的烙印,更因为制度建设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绝不是今天写满一页纸,就可以放在抽屉里睡大觉。

  “就拿每所学校章程中都必然会提到的‘办学理念’‘学校精神’来说吧,我们都是在经过广泛的讨论、专家的指导、长期的推敲后形成的。”梅仕华说,“有些规章制度,并不是第一天就由校长拍脑袋想出来的,而是在发展过程中顺势而生的。比如学校合并后,各分部面对媒体发出不同的声音,所以设置了‘新闻发言人制度’,统一发声,更利于品牌的管理。再比如,有一次我在学校附近散步,听见某分部的家长在旁边聊天,说反映的一些问题得不到解决,可能被分部压下来了。我回来马上召集校级领导开会,讨论后设立了‘校长接访日’。一间20平方米的房间,大门冲着马路,在这里每月的10日、20日、30日,我们7个校级干部轮流坐班,让家长、学生的声音得到了最直接的表达。”

  《园岭小学章程》独具特色的一个章节,是明确提出了“品牌建设”。2004年,园岭小学开始实施品牌强校的发展战略。学校聘请了专家顾问组,成立了品牌管理委员会,召开了专门的研讨会,全面客观地分析了学校发展的背景与现状、经验与教训、优势与劣势、机遇与风险,认清了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制订学校发展计划与目标,确立了学校发展的十二大支柱,从一个目标、两轮启动、三项提升、四大工程、五大特色、六种题材,来创新和推动园岭品牌的发展模式。

  以德治校才是管理根本

  园岭小学的规章制度之细,让人惊讶。细到什么程度呢?教职员工家里的红白喜事,学校该如何慰问,都是有明确规定的。然而,梅仕华却说:“没有规章制度万万不能,但制度又不是万能的。总有制度到达不了的地方,像空气一般弥漫在学校各个角落里的,是文化。文化是对制度的超越,而最后的理想则是‘以德治校’。”

  在日常管理中,园岭小学提出了“学校要管人,管人要管心,管心要知心,知心要关心”的理念,积极倡导刚性的制度管理与柔性的人本管理相融合的理性管理,充分运用尊重、信任、理解、宽容、赞赏、激励、参与、引导、沟通、交流、协商、对话、帮助、支持、促进等人性化柔性管理手段,努力创造具有亲和力的学校人文生态环境,使广大师生感受到民主、平等、友善、亲情、鼓舞、感化和帮助,使学校成为师生兴奋、留恋的地方。学校里一名教师的丈夫曾经遭遇工伤,家庭遭受重大打击。根据规章,教师的亲属并不在学校的慰问范围内,但得知消息后,校领导在第一时间赶去医院看望。此后,学校多次在这名教师需要的时候伸出援手。这名教师感慨地说:“在走投无路的时候,是学校的温暖让我找到了力量。”规章制度必须严格,但执行者是人,制度冰冷的棱角可以用人性的温暖去磨平。

  制度建设也不是关起门来搞“一言堂”。为了更好地搞好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园岭小学率先成立园岭小学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充分发挥“五老”资源优势,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成立“学校品牌发展顾问委员会”,聘请余明阳教授等国内知名品牌发展高端策划专家为学校发展出谋划策;聘请了辖区派出所所长担任学校法制副校长,聘请福田区交警中队民警担任学校法制校外辅导员,并与辖区民警建立紧密关系,全面保证学校教育教学工作顺利进行。在规章制度的保驾护航下,“以开门办学”的理念得到最大程度地践行。

  园岭小学的家长队伍也是值得一书的。该校的家长义工站获得了福田区“区长质量奖”。家长们不仅参与学校的日常管理,更进入课堂,利用自己的特长和专业开展义务教学。法律、金融、军队、消防、环保、园艺……如此丰富的课程都是家长们亲力亲为,家校高度和谐,形成了有力的教育共同体,这还是得益于园岭小学的规章制度建设。该校很早就成立了家长委员会、家长义工站,并制定了《园岭小学家长委员会章程》《园岭小学家长义工站章程》。在规范的章程引领下,家长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被调动了起来。

  时至今日,梅仕华依然保存着一位学生十几年前写给他的信。信的内容很简单,就是呼吁学校的体育设施能够在课余给学生们继续使用。梅校长之所以保留着这封信,是因为它是一个象征,一个符号——在园岭小学,学生们可以自由表达自己的意见,有章程可以保证他们的声音被聆听、意见被重视、问题被解决。就像园岭小学很多校本课程的设立,都是顺应了学生的呼唤。

  园岭小学的办学理念是“为每个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章程的保驾护航,让学生在民主、和谐的校园里成长,催生出一种文化的自信和自强,这样的校园生活怎么会不幸福呢?而学校完善的规章制度,又为他们的人生涂上了最理想的底色——不怯于表达和思考,不齿于逾规和越界,有所为有所不为,这不正是幸福人生的基础吗?


编辑:小微

热图推荐

来源 | 中国教育报

精彩热图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