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海洋 绘
“国家给的4块钱补助要全部用于食材的购买,但食材运输、加工过程中所产生的费用应该由谁支付呢?”四川长宁县铜鼓中心校校长张永中告诉记者,他所在的学校有两个校点、877名学生,每天营养餐加工运输过程中所产生的人工费、燃料费、运输费等费用都要从学校公用经费中支出,给学校财务造成巨大压力。
张永中所在学校营养餐的额外费用只是乡村学校中学校额外开支的其中之一,寄宿生管理费、校车管理服务费、灾后重建校的养护费、乡村民办园的改建费,等等,“几乎所有费用都要从公用经费里面支出”。在一些乡村学校,办学经费90%的来源要靠公用经费的拨付,办学规模较大的学校,情况还稍微好一点,要是小规模乡村学校,公用经费“都不够日常支出”。中国教育报记者在多地采访中发现,不少乡村学校的发展前景被“钱”所困,从下面7个故事可一窥究竟。
为了节约成本,教室里光线暗也不开灯
近日,记者走进四川省北川县擂鼓镇一所学校采访,这所学校是灾后重建的新学校,建筑大气、宽敞,环境优美,不过当记者走进一间教室时却发现,屋子里光线较暗,屋顶的灯却并没有打开。
一问原因,校长为难地说:“学校运行成本太高,不敢开灯。”
原来,灾后重建的新学校都按高标准配置,每间教室有9根荧光灯,电子白板等现代教育设备一应俱全,旱厕也改为水厕,食堂燃料也一改以往的煤炭为天然气……然而,这一切的代价是学校需要支付的成本大幅增加。
这位校长算了一笔账。每年,政府部门拨付给学校的办公经费约30万元,但仅水费、电费和燃气费一项开支就超过10万元。“学校要正常运转,还有很多需要花钱的地方,比如安排教师培训、办公消耗用品的添置,设施设备的维修加固等。”这位校长无奈地说,为了节约成本,能不开的灯就不开,能不用的电子设备就不用了。
1234下一页 1234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