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济南9月10日电(记者 娄辰)今年教师节,国务院给全国中小学教师送了一份大礼包: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全面推开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为基础教育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记者在基层采访发现,留不住人才,成了乡村教育普遍的“痛”。
退多补少,以后谁来教农村孩子读书?
乡村教师王立庆已有35年教龄,现任平度市大泽山中学的校长。对于乡村教育的现状,他深表担忧:“现在的老教师几年后都退休了,到那时候谁为农村孩子教书?”
王立庆说,现在农村学校教师队伍建设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就是退多补少。大泽山中学青壮年教师非常短缺,年轻教师即使来了也很难留住,“这几年调走了3位,都是35岁以下的”。
平度市灰埠镇中心小学校长蔺文燕介绍,全镇小学2013年退休了18人,进了7人;2014年,退休了11人,进了4人。
菏泽市牡丹区教育局局长张团昌告诉记者,现在乡村学校中有很大一部分教师是由过去的民办教师转正而来的,这部分教师最近几年进入了退休高峰期,每个乡镇平均每年要退休10人以上,多的能达到二三十人。
山东省教育厅副厅长张志勇说,不能不承认,当前支撑乡村教育的仍然是老中师毕业生,其中相当一部分还是民办教师转正过来的。他们的年龄大多在55岁左右,在未来5年,他们将进入集中退休期。各级政府如果不采取切实措施吸引更多的大学毕业生到农村任教,“谁来为乡村孩子教书”将成为一个重大挑战。
张志勇建议,市、县(市、区)政府应该启动农村紧缺学科教师补充专项计划。
农村支援城市,“逆向流动”如何破解?
王大庆是山东省安丘市石埠子镇中心学校的校长,作为一名有35年教龄的老教师,他对乡村教育充满了感情。他说,我最大的愿望是,乡村教育能有稳定的教师队伍。现在,青年教师能下得来,他们教书很好,但就是留不住,待上5年后就想着走,关键是城市吸引力大。
石埠子镇有1所初中、4所小学,全部在校生2892人,目前在职教师288人。最近5年,有75名年轻教师离开了这里,平均每年要走15人。
多年来,我国教师资源配置始终呈现着人才逆向流动局面,欠发达地区、乡村学校事实上承担着为发达地区、为城市学校培养培训教师的职责。这些年,从中央到地方都出台了一些政策,鼓励教师到乡村学校任教,例如,中小学教师晋升高一级职称必须有到薄弱学校或农村学校任教一定年限等。不过,相关规定年限多为一年,没有体现鼓励优秀教师长期在乡村学校任教的导向。
安丘市召呼小学教师董福友说,这次国务院的“大礼包”确实是个大好事,不过,为了鼓励优秀教师到乡村学校任教,建议在中小学教师职称晋升条件上加上一条:按照教师在乡村学校工作的年限给予加分。
张志勇说,乡村教师提出的评审职称时按照教师在乡村学校工作年限给予加分的建议是值得重视的。此外,还应当考虑在乡村学校任教满若干年可直接聘任高级教师职称的规定。
学科教师配不齐,素质教育从何谈起?
平度市大泽山中心小学校长杨本瑜说,我们学区除了中心小学之外,还有3所村小,共有在校学生1560人,在职教师104名,其中50岁以上的52人,40岁以上28人,40岁以下的24人。规模最小的学校6个班级,11位教师。以学区为单位,体育教师缺少5人,音乐教师缺3人、美术教师缺3人、信息技术教师缺3人,总计缺少14位教师。
记者采访发现,乡村学校在校学生少,教师配备少,很难按照国家课程方案,把所需要的学科教师配齐,尤其是音乐、体育、美术、科学、信息技术、心理健康等学科教师。
菏泽市牡丹区一所农村中学的校长告诉记者,学校音乐、体育、美术老师缺乏,都是由其他教师兼任,能够保证开齐课程就很不错了,教学质量很难保证。这名校长兼任音乐教师,他说:“上课只能教孩子们唱一些爱国歌曲,大多数时候是用录音机放磁带给孩子们听,更多的音乐知识教不了。”
张志勇说,推进义务教育学区制建设,为破解乡村学校学科教师配备短缺的难题提供了一个制度基础,即乡村学校可以义务教育学区为单位,进行教师资源的统筹配置,让部分稀缺的教师在学区内实行走教。
“当然,政府应为参与走教的教师解决交通问题,或者为教师提供一定的交通补贴。”张志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