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6日,一段广西南宁中学生打人的视频在网上疯传。视频中,十几名学生轮番对一男一女两名中学生进行殴打,时间长达3分多钟。
类似的施暴现象,近期在全国各地频频发生,一次又一次刺痛人们的心。在江西永新,一女生因管理同学与其产生矛盾,遭七八名初中生围殴下跪掌掴;在浙江庆元,四名初一男生将一名小学一年级男孩关在黑屋里殴打,用绳拴脖烟头烫身;在广东汕尾,一名初中女生被十名女生扒衣服殴打,并被拍裸照、视频上传网络。
据粗略统计,仅今年上半年,媒体公开报道的校园暴力事件就多达30多起。
人们不禁要问,我们的孩子怎么了?如何斩断校园暴力的魔掌?
学校必须真诚反省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曾指出,学生伤害案频发,与法律规则教育、生命教育和心理教育的缺失有关,而影视中不良风气的传播,给青少年提供了模仿学习的“样板”。
一些受访的学生和家长对记者表示,虽然学校都有法律知识课,但是重知轻行的教育流于形式,并没有培养起学生遵守法律的意识和责任感。例如在校园中常见的一些伤人事件,学校往往从保护学生的角度出发淡化处理,安抚受伤学生的同时,忽略了对责任学生的教育与惩戒,使他们未能意识到伤人的严重性。部分受到伤害的学生对学校、老师或同学产生了恐惧,性格、行为会发生变化,轻则出现厌学、弃学,重则出现轻生现象。而实质上,严重的伤害事故当事学生及其监护人都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广西大学心理专家刘惠珍教授指出,心理健康教育缺失也是导致校园暴力事件频发的主因之一。分析近年来发生的校园暴力事件,可以看到,大多当事学生存在各种心理问题,比如性格孤僻、自卑、嫉妒心强,长期处在焦虑、紧张情绪中等等。
多年前,教育部就要求各级各类学校,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然而专门设置课程、配备专业师资、开展对学生心理咨询服务的学校并不多,即使是开展心理教育和服务的学校,也存在人手有限、缺乏重视难以普及的问题。”一名长期研究青少年心理问题的教育专家表示。
广西大学社会学专业的大学生曾做过一次问卷调查:“校园暴力发生在什么阶段?”92.9%的读者选择初中、高中,7.1%的读者选择大学。我国17岁以下的青少年中,至少有3000万人受到各种情绪障碍的困扰。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些校园暴力中,女学生暴力事件日渐突出。专家称,这与当下的性别“中性化”有关。记者通过百度输入“女生暴力”或“女生侮辱同学”等字眼,可搜出大量相关信息。暴打、强迫喝尿、脱光殴打、用烟头烫、用仙人球刺……手段之残忍,令人瞠目结舌。这些涉案女生,大者不过十七八岁,小者不超过12岁。
“校园暴力的出现,绝不仅仅是管理不严、教育不力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它表明了当前的教育远没摆脱应试教育的阴影。”一些家长和专家如是认为,正是死抱着应试教育的理念,一些学校以“以成绩为标准,以名校为目标”,导致德育教育严重缺位。
在不少学校,按规定设立的思想品德课常被其他主课挤占,成为可有可无的鸡肋,如何做人、如何尊重他人、如何爱护他人、如何与人和谐相处的人文教育长期被忽视。一些老师对学生简单粗暴,动辄采取暴力方式处罚学生,更成为很坏的示范。“学生在缺乏尊重的环境中成长,遇到挫折时,走极端的学生近年来越来越多,动辄采取暴力方式处理同学间细微的矛盾。”熊丙奇表示。
还有分析指出,校园暴力事件多发生在一些“非重点”学校,教育资源的不足,加上教师教育方法简单粗暴,让学生对未来感到迷茫和担忧,也是校园暴力事件的根源之一。
“学校教育必须真诚反省。”一些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