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是重要的“防火墙”
如何让自己的孩子远离校园暴力?南宁中学生打人事件发生后,当地有关部门、机构和新闻媒体及时进行了专题研讨。大家呼吁广大家长履行好学生的家庭教育及校外监护职责。作为家长,要让自己的家庭成为有善和爱的场所。
青少年自我认识、人格均处于成长期,一些好奇、轻狂、冲动的行为模式,多来自效仿。比如,一些社会戾气、成人施暴行为,因为网络的传播而被他们效仿,希望从中获得“成就感”。如何避免孩子意气用事,家庭教育是重要的“防火墙”。
南宁市关心下一代教育研究所所长李英庆说,家长的语言、行为对孩子的影响很大。父母是怎么做的,孩子就会怎么学。孩子打人,说明我们的家长没有做好。南宁市此前也出现过学生打人的事件,结果打人学生的家长赶到现场一看,发现自己的孩子没事,就走了。孩子一看打了人一点事都没有,下回肯定还会使用暴力解决问题。教育教育,必须既教又育,“育”字的古体解释其实是“养子做善”,就是教养孩子向上向善。
另一方面,一些孩子被人围堵殴打,往往是由于自身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好攀比,喜欢表现自己,到处得罪人,这些很容易就会成为被欺负的导火索。其根子就在于,在独生子女的家庭结构里,父母长辈的层层庇佑,让孩子们缺乏对社会的正确认知。
在现实环境一时难以发生根本改变的情况下,家长如何履行好校外监护职责?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广西12355青少年咨询台特约顾问李耕岩提出建议:首先,家长要把亲子关系建立好,让孩子觉得家是他们的依靠,不论在外面遇到什么困难,家都是温暖的港湾。不论孩子做错了什么事情,被同学欺负或是被别人冤枉,都能勇于和家长沟通,这样父母才能够更好地保护自己的孩子。其次,家长和学校的关系也要建立好。父母应该保持与学校老师的联系,比如学校开家长会,家长都应该去,主动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学习、生活情况。再次,作为家长,应该了解社会对于未成年人有哪些保护性的法律法规,用法律充分保障孩子的权益。
拒绝网络暴力,也别因“未成年”而不惩戒
南宁打人视频发布后,绝大多数网友在谴责打人者,一个实名认证的新浪微博账号两次发微博,号召人肉搜索打人者。打人学生相关信息被人肉搜索出来后,很快传遍网络。当事人的姓名、学校、班级、QQ号,甚至连平时的生活照都被翻了出来。
“把打人者一个个揍扁。”“找人砍他。”“让我看到打死他。”……记者浏览微博、百度贴吧发现,打人事件逐渐演变成一场网络暴力。
“他们还是未成年人,社会应该给他们更多的宽容。”网友“呆呆最帅”评论说。有网友理性地表示,虽然视频中打人事件性质恶劣,但应尊重未成年人的隐私。同时,也应该给这些小孩认错、悔过的机会。
“网络暴力行为无疑应该警惕。但是,也别因‘未成年’而放弃对施暴者的惩戒。”一些法律和教育工作者如是说。
由于施暴者和受害者都是未成年人。青少年问题研究专家、律师邓洪认为,校园暴力事件频发的部分原因,就在于针对未成年人触犯法律的处罚力度不够,导致违法成本很低。许多年轻人有恃无恐十分猖狂,做事往往不计后果,屡教不改。因此,对这类事件,除了加大道德教育的力度,惩罚力度也要加大。如果对青少年暴力行为不建章立制,依法严惩,囿于“未成年”而不惩戒,才真是害了他们。
“我国目前校园暴力现象日趋严重,可能导致孩子未来走向两个极端:受欺负的孩子自卑,欺负人的孩子无视法律。对这一问题,需要从长远发展的高度来正视问题并着手解决。”邓洪说。(本报记者 刘 昆 本报通讯员 梁乾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