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地方频道-教育职场
髙个头髙智商髙情商:学生“三高”时代的师生关系
2015-06-30 08:23:00
 

在哈尔滨市第四中学,老师在给考试学生发放试卷名帖。新华社记者王建威摄

  师生关系是最重要的人际关系,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之中。以尊师重教为传统美德的中国社会,正在接受社会转型和信息时代的挑战,曾经长期“听而不问,信而不疑”的师道尊严,正在被民主、平等和尊重的新型师生关系所取代。

  新型师生关系正成为下一个被高度关注的焦点,对整个教育质量提高和学生健康发展影响重大。不知不觉中,师生关系已悄然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些变化取决于教师、学生和家长三者之间的关系。

  新型师生关系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本报记者通过长时间的采访和调研,试图以义务教育阶段的三个角色和三个维度予以揭示。

  “三高”学生:渴望与老师成“忘年交”

  学生篇

  高个头、高智商、高情商正成为现阶段学生的新特点。这些有着“三高”特质的孩子,游刃于家长和学校之间,在越来越民主的家庭氛围中,在更显平等的课堂环境中,潜质被空前激发,个性越发张扬。对他们来说,家长,老师,亲情,教义,将更多地融合在一起

  涉猎广泛,思维发达

  新式学生有“三高”

  “风儿风儿静悄悄,花儿要睡觉。花儿花儿静悄悄,小鸟儿要睡觉。小鸟小鸟静悄悄,宝宝睡着了。”

  小学二年级学生就能写出这样的诗了。

  哈尔滨市道外区南马路小学二级班主任赵红艳告诉记者,这首诗就出自她教的一个学生。她刚看到时也不相信诗是学生自己写的,为了求证,她跑到孩子的家里。经过“调查”证实这诗确实出自学生之手。赵红艳说,现在的孩子天资聪颖,有各种各样的天赋,一上学就令老师惊诧。

  懂历史、爱文艺、读哲学、览科技,记者在哈尔滨市双城区忠植初级中学采访,一群初一年级的孩子就把记者“震”了。记者发现他们涉猎的知识特别多,上到天文,下到地理,从文学名著到漫画作品,从UFO到QQ群,从十殿阎罗到鲁迅,从大学士张居正到创业明星马云,说起来头头是道,生动处眉飞色舞。

  “现在孩子们不仅个头高,智商、情商都特别高,高到什么程度?有时真超出想象”。忠植初级中学校长王春梅这样向记者介绍。

  哈尔滨市第四中学副校长王晓辉说,现在孩子们的情商越来越高,生理上、心理上都早熟,过去18岁的孩子感受不到的东西,现在16岁的孩子就感受到了。

  哈尔滨市南岗区花园小学教师金晶晶说,现在的学生和7年前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在学生的情商方面表现明显。孩子现在已经全然不是过去那些封闭保守了,变得开朗开放,愿意与老师交流,善于与老师交流。金晶晶说,一次班级的一个学生病了,返校后见到老师的第一句话就是:“老师你是不是想我了?”这话一下就拉近了师生的感情,让她很激动很感动。

  王春梅认为,高智商高情商,虽然对孩子本身和社会都是好事,但同时也给学校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老师既须具备渊博的知识,又须具备一定的思辨能力和授课技巧,老师为了胜任角色,就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完善自己,提高自己。

  天生独苗,恃宠若娇

  欲与家长试比高

  “现在的孩子,连父母都是独生子女了,孩子在家庭中的‘核心’地位更是不能撼动,所以让孩子不娇惯是很难的。”采访中,几乎所有的家长和老师都表示,除了身体上怕磕怕碰,孩子在精神上更是禁不起伤害。

  “原来的孩子,摸爬滚打,伤筋动骨都能咬紧牙关,现在的孩子,刮伤个小口就针扎火燎。”农村家长韩书志说,“现在的孩子,就是娇贵”。

  对于娇贵的特点,无论是小学生还是中学生,他们自己都有着深刻的感知,同时他们又有着很强的辨别力。一位初中女生告诉记者:“我家里人就是溺爱我,什么事都不让我干,但我也知道这样对我成长不利。”

  知道娇贵而恃宠若娇,成为部分孩子的新特点。哈尔滨市双城区家长冯武君说,孩子在城里住校读书感到寂寞,就让爸爸从农村赶到城里陪读。孩子也知道这样做不好,但就是想撒娇,知道家长无法拒绝。

  随着生活水平以及父母层次的提高,孩子在家里会得到充分的尊重,他们利用从学校、网络以及电视中学来的知识,和家长讲道理,评事理。“整不过他,真整不了了”,在法院工作的王先生告诉记者,“在我儿子上小学四年级的时候,我就有点整不了他了,他那大道理一套一套的,有时候还跟我整几句法律术语”。王先生一边感叹孩子的个性,一边喜悦于孩子的睿智。

  “娇贵的孩子自然有娇贵的品质”,冯武君认为,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首先要征服家长,在征服家长过程中得到自信和力量。

  尊重犹在,惧怕减少

  老师就是“忘年交”

  在学生们的心里,和老师到底是一种什么关系?在记者采访过的数十位中小学生中,几乎所有人都回答是“朋友关系”,有的更具体地称为“特殊的朋友关系”。

  哈尔滨市双城区忠植初级中学初一学生金悦认为,对于老师,自然有一种崇敬、尊敬之情,但因为和老师“可以实现无障碍地沟通”,所以和老师是一种“忘年交”。

  记者和多个中小学生座谈,对于“是否惧怕老师”这一问题,大家会异口同声而且带有尾音地回答“不怕”,偶有学生会把手拢到嘴边幽默地说一声:“有点小怕”,引得大家哄堂大笑。

  初中生王淞霆告诉记者,他父母都在外面做生意,对他来说,老师比家长更理解他。父母回来,多是给他买些吃的。而很多烦心事,不如意的事,都是和老师说的,老师也会给他提一些意见或建议。

  初中生孙瑞泽认为,老师虽然和他们年龄相差很大,但与他们没有隔阂。他感觉老师并不严厉,相反还非常“有趣”,老师以朋友身份讲明的道理,他们更易于接受。

  喜欢幽默的老师几乎是每个中小学生的共性,而对于老师的宽容,也是他们喜欢的特点。对于“有办法”的老师,学生会用感激佩服的心态去对待。初一学生黄尧说,他原来走路不正经走,东倒西歪,班主任发现了他这个毛病,不但没批评他,反而让他当体育委员,为了当好体育委员,他天天练走路,坏毛病一下就改过来了。

  出于对老师这一“朋友”关系的定位,学生们有时会尽“朋友”的义务。金悦告诉记者,他们班同学发现老师不高兴了,就会哄老师,“夸夸她就好了,我们夸她漂亮,还夸她年轻,一哄就管用。”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现在已很少有学生拿老师当偶像了。学生的胆子很大,敢于给老师起“绰号”,喜欢重叠称呼老师名字的最后一个字,有的学生敢在身后给老师长两只“兔耳朵”。

  “望子成龙”:最在意老师“讲课好”

  家长篇

  当前的家长,正变得视野更开阔,思想更开明,他们越来越多地营造了一种民主的家庭氛围,孩子正享受着到前所未有的平等和尊重。但“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却也一直是每个家庭恒久不变的愿望,于是,家长们一方面给孩子“加担子”,一方面到老师那里“挖门子”,为了孩子能得到特殊关照

  多讲民主,很少集中

  爷爷孙女像“哥们儿”

  记者调查发现,在学生和家长的关系中,古代那种长尊幼卑的观念,目前基本演化殆尽。在家庭中,更多地表现为一种民主和平等的氛围,家长对孩子的尊重前所未有。

  黑龙江省望奎县第一小学五年级三班学生孔舒阳说,家长对她是非常尊重的,无论她犯多么严重的错误,家长都不会打她,而是心平气和地跟她说所犯错误的严重性,让她思考后去改正。“在未来成长方向上,家长也让我自由选择”,孔舒阳说。

  该班学生王君怡说,家长和她出现分歧,意见不一致时,要分析是谁犯了错误,是家长犯的还是学生犯的,结果无论是哪一方犯了错,都要向对方认错,征得对方原谅。“往往是我妈妈接受了我的一个拥抱,就算她原谅我了。”

  谈起家长这一角色,望奎县第六中学初二学生家长王志龙说,“我和我女儿的关系,是平等的,在生活上可以开玩笑,我没有因为我是当爸的,就有一种高高在上或者说了算的想法。孩子有很多独立的想法,孩子也有了一定的认知,智商情商都很高,需要得到足够的尊重和重视”。

  作为小学生家长,胡庆玲女士认为,对孩子不能打骂,孩子有很强的自尊心,她担心打骂一次,孩子就不和她说心里话了。

  一位叫郝继文的初二学生家长告诉记者,过去对孩子那种打骂、惩罚的管孩子方式已不管用了,取而代之的必须是讲道理,讲平等。“我和我孙女就当哥们儿处”,郝说。

  哈尔滨家长郭先生认为,孩子在家里享受一种很宽泛的民主,家长绝不强迫孩子做什么事,“孩子甚至给我这个爸爸起外号”,他认为,这种现象是家长素质的提高和理性的变化。

  既要高分,又要素质

  望子成龙是“硬道理”

  记者调查发现,多数家长对孩子有很高的期望值,那些只希望孩子养个好身体,对他们将来能不能考上好大学都感觉无所谓的家长少而又少。所以,问起对学校和老师好坏的评价标准,第一个答案还是“课讲得好”。

  “分是脸蛋子,也是命根子”,哈尔滨市第四十七中学校长赵一梅如此形容考分的重要性。“没办法”,让孩子考高分是家长的最高要求。“因为升学率的位置牢不可破,我们天天也只能冲着分使劲。我们就得不断地给学生加压,所有的压力都压在学生身上”,赵一梅说。

  一位教育界人士告诉记者,由于中考、高考指挥棒的存在,多年来的择校热,都是择的“高分校”,没有一个家长给学生择校不考虑分的。一位家长向记者坦陈:“我就是要给孩子选所好小学,让他顺利进入好初中,然后在中考中获利,在高考中获胜。”

  除了对学校教育的高分要求,家长对学生多方面的素质也有着更高的期待,这从社会上层出不穷的各种“兴趣班”就可以看出。

  记者采访中发现,没有上兴趣班的中小学生,不到全部被采访对象的五分之一,另有更多的学生,则被家长安排进各种兴趣班,每名学生学2~3个兴趣班是常态。

  望奎县家长胡庆玲说,为了让孩子将来在社会上有一技之长,她给孩子报了小提琴班,3年来花了1万多块,有的曲子家长都背下来了,可孩子还没背会。后来孩子终于忍不住了,表示没兴趣,不学了。于是她又让孩子学奥数,学英语。

  记者发现,家长一方面要求孩子能考高分通过应试教育,另一方面又希望孩子具备更多的素质以适应复杂的社会。

  绥化市一位叫马占国的家长告诉记者,他上小学五年级的孙子学习很好,期中考试语文、数学、外语三科加一起,只差0.5分没有考满分,他都觉得遗憾。他给孙子写了一首词《满江红》,用以表达对孩子的厚望,其中有两句是:“四六功名连本硕,五七利禄接皇榜”,意思是希望孙子24岁读完硕士,35岁完成功名利禄。

  担心受屈,想吃小灶

  常跟老师搞“小动作”

  对“独苗”的疼爱胜过其他,担心孩子在学校里受委屈成为众多家长普遍的心理特点。

  作为企业高管,哈尔滨市的郭先生的心理具有极强的代表性。郭先生告诉记者,作为家长,他会经常主动找到老师“沟通感情”,他这样做的第一个目的,是避免孩子在学校受委屈。“老师多照顾一眼,可能就免去了孩子的一个危险,可能就制止了来自坏学生的侵害”。

  而第二个目的,则是希望老师能给自己的孩子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孩子“吃小灶”,得到特殊关照。郭先生给记者讲了他的道理:一个班给10个名额去少年宫参加表演,其中有5个名额必须给优秀的学生,另外5个,老师就可能考虑感情因素或其他因素了。在这样的情况下,原来有感情基础或有利益往来的学生就有机会上了。

  “优秀的师资资源是紧缺的,我希望通过与老师沟通感情,处成朋友,交成哥儿们,达到老师对自己孩子特殊关照的目的”,郭先生说。

  “表达的方式,除了请老师吃饭,旅游,自然也少不了送钱和物”,郭先生说。

  记者采访发现,一些家长把跟老师沟通感情给其送钱或物称为搞“小动作”。

  “小动作”必须得搞,一位农村家长表示,为了让老师关注自己的孩子,他会赶在周六或周日进城看老师。

  哈尔滨市的李女士告诉记者,有时候搞“小动作”纯属无奈:“别的家长都搞,自己不搞,真担心老师因为这个把自己孩子记住。”

  压力山大:“困在厕所”是一个隐喻

  教师篇

  既要面对越来越聪明而又有着极强个性的独生子女,还要面对望子成龙有着较强维权意识的家长,每个老师都显得殚精竭虑。他们一方面要像从前那样挥洒汗水,一方面又不能像从前那样得到社会的尊重,这个从事着“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的群体,心中的感觉已从“光荣”走向“失落”

  虽是师生,更像朋友

  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在老师心中,师生关系是什么样的?

  在哈尔滨市香坊区丰华小学四年级班主任刘宁的一堂语文课上,孩子们显得活泼兴奋。在这节课上,刘宁老师更多地称呼小学生为“亲爱的”和“宝贝们”。除了像妈妈一样的关怀,刘宁老师平日里给了学生更多的好朋友一样的尊重。

  哈尔滨市道外区南马路小学的赵红艳、程鑫、曲训丽、陈阳和赵新明五位教师,分别用“和谐”、“爱与尊重”、“信任”、“平等”和“热爱”五个词汇,概括了他们心中的师生关系。该校副校长赵冬蕾说,教师的教育行为,只有和对学生那种发自内心的爱和尊重结合起来,才能起到好的效果,也才能得到家长和社会的认可。

  哈尔滨市双城区周家中学教师王学梅说,现在孩子自尊心很强,稍有不慎就会伤到他们,所以平等,平视他们,把他们当成朋友才会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因为视作朋友,自然就少见了原来的“打骂”和“体罚。”

  教师能不能体罚学生?面对这一问题,黑龙江省教育学会副会长、“国培计划”专家库专家赵翠娟表现得异常坚持:“打孩子是犯了天条的,那还了得,那就不可饶恕了,不用问为什么,这是常识。”赵翠娟介绍,她从教数十年,得出了一个重要理念,那就是教师不可以体罚学生,更不能以孩子成绩优劣和出身高低而厚此薄彼。

  哈尔滨市第四中学教师郭龙定义师生关系为:交流经验的益友,协同作战的战友。多位受访老师表示,对学生的尊重是社会环境变化使然,随着这种变化,老师授课也到了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地步。

  既管教书上课,又管吃喝拉撒

  生气后还得露笑脸

  在哈尔滨市采访,记者听到一个故事,名为“困在厕所里的老师”。某小学生上厕所时滑倒,家长找到教师要求教师承担责任。于是这个教师就担心每个学生上厕所时滑倒,所以几乎在每个学生上厕所时,都要到厕所看护。上厕所的学生一多,教师就被“困”在了厕所里,无暇去上课。这个故事虽然有些夸张,但可以看出教师对学生生活能力的分心和工作上的谨小慎微。

  哈尔滨市第四中学副校长王晓辉说,教育越来越成为一个系统工程,单纯靠学校的力量是不够的,比如学生要走人行横道线,要走绿灯,类似的行为习惯和遵纪守法知识,学校可以引导,但不是一天两天能完成的。从目前的情况,一些需要在家庭教育中解决的问题,都一起压到学校这块来,对学校教育提出了挑战。所以学校提出“为了孩子我们一起操心”的口号,得到了家长的普遍认可。

  哈尔滨市第四十七中学教师战威说,现在的教育更像服务行业,老师真的不知该怎么服务了。因为有的家长就要分,有的家长却要学生快乐。老师抓了成绩,还得抓安全,抓了安全,还得抓青春期教育,家长维权意识强,学生维权意识也强,面对这些,老师真的不知该怎么做了。

  哈尔滨市南岗区花园小学有着19年教龄的王莹老师介绍,有的家长让孩子上课时带个录音笔,看看老师上课时都做什么。“我们挺害怕的,如履薄冰,如果稍有不慎,被家长上了网,可能就是我们教师的一个过失了”。

  “现在孩子娇惯有个性,有时老师一天不止生两遍气,但没办法,还得露笑脸”,第四十七中学教师李霞说。

  既感胃难受,又感心难受

  职业认可度在下降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因社会环境变化,中小学教师群体对职业的自我认可度也在下降。

  采访中教师普遍反映,由于近年来物价持续上涨,生活成本逐年攀升,中小学教师个人收入偏低,远未达到改善生活的预期,经常因生活拮据而陷入“胃难受”状态。

  黑龙江省依兰县31岁的高级中学教师李伟告诉记者,他从事教学工作5年,每月2000多块钱工资,不仅要抚养3岁的孩子,还要贴补远在农村的父母,真的啥也买不起。

  由于受传统教育教学评价体系的束缚,以及独生子女生源日趋集中、家长对学习成绩过度关注等多重因素,导致教师的工作压力不断上升,尤其是以“升学率”为核心的排名压力,早已让一线教师不堪重负。而社会价值观对学生的冲击、社会和家长的不理解,“90后”乃至“00后”学生的突出个性,无疑带给他们更大的困扰和挑战。“现在学生心理脆弱,容易走极端,万一有个三长两短的,我们这些当老师的,真的担不起这个责任”,部分教师表示“压力山大”。

  记者了解到,个别教师借补课乱收费以及收礼行为,成为行业的“害群之马”这种行为让教师群体自感形象受损,地位下降。哈尔滨市双城区朝阳小学胜业分校教师赵柏丽说,目前社会上有一种低视、甚至敌视教师的情绪,这是一种偏见,多数人并不了解教师的真实处境。多数受访教师对社会地位下降充满忧虑,教师本来是一个比较清高的人群,但现在普遍感到内心压抑,甚至怀疑自己选错了行。

  黑龙江省教育厅有关领导也透露,当前教师队伍中出现的“职业倦怠”现象令人担忧,因此应呼吁全社会真心关注教育,倾力支持教育,形成尊师重教的良好社会风尚,避免教师因压力过大对教育失去兴趣。(记者程子龙、许正)


编辑:小微

精彩热图

 
 

新闻热搜榜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