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间,最年长的“90后”已是25岁,到晚婚晚育年龄了。而我们的舆论,似乎还没准备好接纳他们进入成年人的世界,在讨论这一群体时的用词和语境,仍把他们当成没长大的群体。
这是正常的。“80后”也曾面对过这样的状况。笔者还清晰记得,就在几年前,人们说起“80后”时,用词都是没有担当、不负责任、没吃过苦之类。总而言之,这帮年轻人从小就是祖国的花朵,但怎么看都没有“结果”的迹象。
上一代不放心下一代人,是历史上最常见的现象之一。我还记得曾在一家报社实习,连报社司机都感慨说,如今的记者真是一茬不如一茬,当时听了愤愤不平。好在如今新媒体时代到来,事实证明年轻人很能干,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他做不到,媒体的变革,开路先锋正是年轻人。
印象中,“80后”整体的形象转变,出现在2008年。那一年汶川大地震,举国哀痛,一方有难八方驰援。在前去支援的队伍中,“80后”大军浩浩荡荡横无际涯,年轻而稚嫩的肩膀,扛起了无数的希望。那一年,最年长的“80后”才28岁。
年轻人要证明自己,不需要特定的契机,生活中处处需要年轻人的担当。
“90后”已经表现出了明显的不同。他们风格前卫,个性独特。他们所喜爱的东西,即使对许多“80后”来说也已非常陌生。他们在媒体上的形象,比“80后”更为洒脱自如,租房不买房,工作是为了取悦自己,等等。
一代人有一代人该吃的苦。非要强迫“90后”去吃一下“60后”吃过的苦,以此证明他们的成长与成熟,那是强人所难,根本不可能实现。正如“迷惘的一代”与“垮掉的一代”身处不同的大环境,“80后”与“90后”也有着不同的人生经历,最终都会成熟,最终都会有所成就。上一代人对下一代人不切实际的期望,终究会淹没在时间的洪流中。
但时代的重任终会落到年轻人身上的,无论以何种形式。“90后”有自己的中国梦,具体而真实,“80后”不必羡慕,“70后”乐观其成,“60后”可以相助,但不能强迫他们去接受自己的意志。
必然会发生的事实是,如今看上去尚显稚嫩的“90后”,以后就是政府、公司与乡村里的顶梁柱甚至带头人。但在走到那一步之前,他们仍需磨砺,需要主动担当,挑起自己的那根扁担。任何客观的历史进程,都会因人的主观积极性而变得不同,“90后”们会如何选择,值得关注,更值得期待。
“90后”,该你了,这是最好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