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订阅手机报国际 中国 博览 财经 汽车 房产 科技 娱乐 体育 时尚 旅游 健康 移民 亲子 社区 专题
中国日报 中国在线 头条国际 国际快讯 军事台海 精彩图片 国际博览 奇闻奇观 科学探索 历史揭秘 国际财经 中国经济 消费旅游 能源在线 外交讲坛 独家策划 风云对话 中日论坛 评论 特稿 新闻汇总 海外看中国 E-Weekly
中国在线> 地方频道-教育职场

蹲下来,摸着喉咙上课

2015-04-30 09:01:00   来源:中国教育报   作者:
中国日报-看世界+加关注 打印 发送 字号 T | T
[提要]  这是一间特殊的教室,没有大黑板、没有讲台,甚至没有课桌;这里有特殊的老师、特殊的学生、特殊的上课方式,一名老师,6个大小不一的孩子,都坐在同样的小板凳上。28年前,刘玲琍初中毕业报考南京特殊教育学校聋哑教育专业的时候,光顾高兴地看到“南京”两个字,而没想到“特教”会这么艰难。
 

  原标题:蹲下来,摸着喉咙上课

  这是一间特殊的教室,没有大黑板、没有讲台,甚至没有课桌;这里有特殊的老师、特殊的学生、特殊的上课方式,一名老师,6个大小不一的孩子,都坐在同样的小板凳上。

  “同学们上课了,我们先做舌操。”老师夸张而灵活地伸出舌头转动着。“舌操?”做了30多年教育报道,记者第一次听说。

  “小鸡叽叽叫,母鸡咯咯叫,公鸡喔喔叫。”老师拿着3张分别画有小鸡、公鸡、母鸡的大卡片,夸张地展示着嘴、舌、牙、喉咙的变化。念了上百遍,“夸张”了上百遍,6个孩子仍然没发出正确的读音,只有一个小男生的发音,让坐在后排听课的记者勉强猜出点儿意思。

  “母鸡怎么叫?母鸡咯咯叫。”嗓子已然嘶哑,但老师仍面带笑容,甚至离开凳子,单腿跪在一个小男孩面前,一边大声念着,一边拉过他的手,按在自己的喉咙部位,让他感受自己喉头的滚动。

  “母鸡。”小男孩发出的声音终于有点儿接近读音,老师高兴得像个孩子,表情夸张地对他竖起大拇指:“棒!”并送上一张画着小笑脸的贴纸。孩子脸上的笑容像开了花一样。

  这节特别的课,主角就是湖南衡阳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刘玲琍和她的学生们。在刘玲琍的眼里,这样的课,再普通不过,她已上了24年。

  28年前,刘玲琍初中毕业报考南京特殊教育学校聋哑教育专业的时候,光顾高兴地看到“南京”两个字,而没想到“特教”会这么艰难。

  1991年,刘玲琍从特校毕业,之后一直在衡阳市特殊教育学校工作。刚开始面对聋哑和智障孩子的时候,她也“抓狂”过。但面对孩子们纯真而无辜的眼神,面对家长送孩子来时的痛苦,她的心坚定下来,开始认真做一名特教教师。

  1997年,学校将唯一的实验班——14个聋哑孩子交给她。“要用7年时间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刘玲琍既感压力也很兴奋,觉得对自己是个挑战。后来,这些孩子中12人上了高中,其中10人考上大学。

  然而,老天爷似乎开了个玩笑。2005年,已结婚6年、直到将实验班学生送入高中,刘玲琍才怀孕生孩子。

  “大胖小子!”一家人高兴不已。32岁才初为人母的刘玲琍也喜气洋洋。可没想到,孩子6个月时被发现“先天性神经耳聋”。“我的天都塌了。”刘玲琍说,更令她难过的是,婆婆还说气话,“都是因为你和聋哑孩子待久了”,丈夫也在希望她再生一个健康孩子而遭拒后,离她而去。

  刘玲琍彻底垮了,怎么也想不明白,自己没日没夜地为这些残疾孩子呕心沥血,换来的却是儿子也同样有听力缺陷。那些日子,她尽管依然上班,一周也就十几节课,但却像变了一个人,上课经常走神,对学生莫名其妙地发火,班上成绩一落千丈……她甚至想辞职全心照顾儿子。

  关键时刻,同事和学生们给了她真挚的关爱。远在武汉读高中的一个名叫刘梦晗的聋哑女孩,一笔一画地给她写了封长信:“亲爱的刘老师,虽然宝宝和我一样生活在无声世界里,但您一定要坚强地站起来,教他说话、识字和做人的道理。请您一定不能倒下,更不要放弃宝宝今后的生活道路。我相信,总有一天,宝宝会和我一样,有一个属于他的未来。”

  刘玲琍重新振作起来。之前她带了一年级的那个班的孩子,又找她来了。“一共24个孩子,二年级时就分成实验班和慢班两个班。”她说,那个基础较差、9年完成学业的慢班学生,非要她当班主任才愿意继续读高中。这个班才5个孩子,接班后,她和孩子们都很努力,之后居然全部顺利毕业。

  自己的孩子残疾,刘玲琍更能体会到家长的心。“我的儿子需要我守护,我的学生也需要我守护。他们都离不开我!”从此,刘玲琍以百倍的耐心和爱心对待学生。与许多学生一样,在刘玲琍的全力付出下,儿子逐渐康复,如今能说能写,顺利进入了普校随班就读,学习成绩在班上名列前茅,说话跟正常人一样。

  “上帝给我关了一扇门,却给我打开了另一扇窗。”说起儿子的康复,刘玲琍说,如果不是当初选择了特教专业,她的儿子也不可能恢复得这么好,真的很庆幸当年的决定,回到了学校,守护了那些“最需要守护的孩子”。

  或许是因为在儿子康复中取得的成绩,刘玲琍又被派教“听觉言语康复训练班”。这是2008年学校新创办的。在特教领域,这是一个极艰巨却不一定有收效但家长期望值非常高的活儿,正因如此,这个班的开办还是衡阳市为民办实事工程之一。

  第一期虽只7个孩子,但大的8岁,小的才两岁多,其中几个智障者有的大小便不能自理,有的经常自虐用头撞墙。所以,与其说是当教师,不如说是在做保姆、保安、心理教师。“我的课其实一半是脑力活儿,一半是体力活儿。”刘玲琍说,这样的状况,她根本没法集中上课,只好分别个训,常常一整天可能就只教一个字。

  除了摸喉咙、捏鼻子外,刘玲琍还会把嘴唇贴近孩子的手背,让孩子感受气流的有无和大小,甚至在学习舌根音时,让孩子的手伸进自己的嘴里,触摸发音时舌头的位置。口干舌燥嗓子痛,一天下来,刘玲琍说自己“像瘫了一样,一句话也不想说”。但她这样的辛苦也有回报:几年来,先后有10个孩子能开口说话,全部进了普通学校随班就读。

  “当然烦。”采访中,记者不停地问刘玲琍这个问题,好奇她几次放弃改行的机会。她也实话实说——自己想过离开。但看到家长们企盼而痛苦的眼神,看到经过她和同事们努力后渐趋正常的孩子,能够正常工作、结婚、生子,“这是我最大的快乐!”刘玲琍如数家珍地告诉记者,第一届学生里有一对成了夫妻,双双考上了大学,妻子还成了永兴特校的教师;学生小周,她为这个调皮的男生,整整与他妈妈写了一年家校联系,现在,小周正常工作了,在香江百货搞设计……

  “最喜欢参加学生的婚礼了,很多学生都叫我妈妈。”刘玲琍幸福地说。


编辑:小微

...
...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300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
精彩热图
 
 
新闻热搜榜来源:360新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