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订阅手机报国际 中国 博览 财经 汽车 房产 科技 娱乐 体育 时尚 旅游 健康 移民 亲子 社区 专题
中国日报 中国在线 头条国际 国际快讯 军事台海 精彩图片 国际博览 奇闻奇观 科学探索 历史揭秘 国际财经 中国经济 消费旅游 能源在线 外交讲坛 独家策划 风云对话 中日论坛 评论 特稿 新闻汇总 海外看中国 E-Weekly
中国在线> 地方频道-教育职场

教育治理的价值追求

2015-04-30 09:02:00   来源:中国教育报   作者:
中国日报-看世界+加关注 打印 发送 字号 T | T
[提要]  当前,中国社会管理进入一个新阶段——治理的阶段,教育领域也不例外。自由是活力的源泉,教育领域中学校、教师和学生自主权利的明确界定和充分保障,对于焕发教育系统内部的活力来说至关重要。
 

  原标题:教育治理的价值追求

  当前,中国社会管理进入一个新阶段——治理的阶段,教育领域也不例外。这对于建立现代教育治理体系、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是必要且紧迫的,但在这一过程中,一些方面所体现出的重视管理方式或技术层面探索,忽略治理理念提出的价值基础,却是令人担忧的。

  所谓教育治理的价值基础,是指教育治理之策提出所依据的价值立场或主张。从中外有关治理理论与我国当前政策看,教育治理的价值基础主要有法治、自由、民主和公正四个方面,其对立面是人治、强制、集权和区隔(特权)。离开这些基础性的价值理念,就很难理解和把握建立现代教育治理体系的价值方向。

  法治的基本要求是要依法行政、依法管理和依法办学。现代社会是个法治社会,现代教育实践也是由一系列的法律制度所保障的。我国的教育法律体系建设尽管还有许多不完善之处,有待进一步修订和补充,但毕竟已经建立了一个初步的教育法律体系,对一些基本的教育权利、关系和行为进行法律规范。由此出发,国家、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的所有教育行为,从学校的设立到财政拨款到学校内部的管理,都应该依法进行,不能随心所欲、朝令夕改,以决策者、管理者或教师个人的意愿或偏好为转移。在此意义上,要强化法治思维,杜绝人治大于法治的做法,诸如因人设政、人走政息之类的现象,要在建立和完善现代教育治理体系过程中得到有效解决。

  自由作为价值原则,从来不是随心所欲,而是法律框架下的自主,也就是做法律允许去做的事情,并同时受到法律的保护,免于被外在的力量所强迫。自由作为教育治理的价值基础,有多重含义。从宏观上说,它意味着教育的主体性要得到教育以外力量如政治的力量、经济的力量等所尊重,即尊重教育规律并要努力按照教育规律办教育;从中观来说,就是要依法处理好政府与学校的关系,落实好大中小学及幼儿园等的办学自主权,提倡教育家办学;从微观来说,就是要把教学的自主权还给教师,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尊重并落实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权利,并给予他们以充分的信任和支持。自由是活力的源泉,教育领域中学校、教师和学生自主权利的明确界定和充分保障,对于焕发教育系统内部的活力来说至关重要。

  民主是一种决策程序,也是一种生活方式。民主的价值原则是以法治和自由价值原则为基础的,没有法治和自由精神的充分实现,也就没有民主可言。与法治和自由一样,民主是教育治理体系得以建立的重要价值基础。一些政治学者在谈到“治理”与“管理”两个概念的区别时,常常会谈到治理实践的多元主体参与过程,究其实质就是一种民主参与、民主监督、民主协商的过程。这种新型的民主管理模式,与传统的自上而下的科层制管理模式有很大差别,它有助于调动社会各方面包括公民个人参与教育变革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助于在决策者——管理者——实践者以及更广泛的利益群体之间,建立起更加良好的信任与合作关系,有助于克服教育改革和实践过程中由过度集权导致的体制机制障碍,使教育改革与实践的意图得到更好传达和实现。

  公正的基本含义是“得其所应得”。一个人得其所应得就会产生公平感,否则,就会产生公平或公正性抱怨。公正是教育治理四个价值基础中最核心的一个,同时也是以法治为保障,以自由为前提,以民主为实现机制的。公正作为一个价值原则,在教育领域的基本要求就是:无论是在教育权利的赋予、教育机会的分配、教育资源的保障方面,还是在教育过程中关系的建构以及学生未来就业的机会和待遇上,政府和学校都应该秉持“得其所应得”基本原则予以办理,反对教育领域内与学生学习和发展有关的特权、排斥、歧视、边缘化等现象,创造一个更加包容和公平的教育环境。

  总之,教育治理理念的提出和教育治理体系的建设,应该是以法治、自由、民主和公正这四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础的,并努力地按照这四个价值原则的要求改造传统的教育体制、机制和关系,以进一步释放各级各类教育的活力,提高各级各类教育的质量。同时,这四个价值基础彼此之间也存在着内在的联系,互为前提,相互支撑。比如,教育领域的自由、民主与公正就应该被纳入到教育法律体系建设和教育法治实践中去,通过具体的法律条文得以体现,并通过法治实践得以维护,最终成为我国教育领域良法善治的标准或灵魂。


编辑:小微

...
...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300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
精彩热图
 
 
新闻热搜榜来源:360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