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订阅手机报国际 中国 博览 财经 汽车 房产 科技 娱乐 体育 时尚 旅游 健康 移民 亲子 社区 专题
中国日报 中国在线 头条国际 国际快讯 军事台海 精彩图片 国际博览 奇闻奇观 科学探索 历史揭秘 国际财经 中国经济 消费旅游 能源在线 外交讲坛 独家策划 风云对话 中日论坛 评论 特稿 新闻汇总 海外看中国 E-Weekly
中国在线> 地方频道-教育职场

推广国学一定要进入高考吗?

2015-04-01 08:47:00   来源:新文化报   作者:牛角
中国日报-看世界+加关注 打印 发送 字号 T | T
[提要]  记者从国家级传统文化课题研究小组获悉,国内第一套自主研发的高中传统文化通识教材即将出版,预计今秋进入课堂。前些日子谈《弟子规》的时候,我提了一点意见,就是所谓国学的学习不应该通过强制的形式推广。
 

  原标题:推广国学一定要进入高考吗?

  记者从国家级传统文化课题研究小组获悉,国内第一套自主研发的高中传统文化通识教材即将出版,预计今秋进入课堂。其中,《道德经》将要求原文全本讲解(据3月31日《京华时报》)。

  前些日子谈《弟子规》的时候,我提了一点意见,就是所谓国学的学习不应该通过强制的形式推广。理由是从权利的角度讲,强制推广国学是对学生教育选择权的剥夺。当我做这个评论的时候,国学还属于课外读物,升学考试不考,这样家长还有选择学与不学的余地。如今情况变了,国学,也就是新闻里所说的“传统文化通识”正在变成高中教材,甚至可能成为高考的新考点,据说有人建议将它以申论的形式出现。国学一下子成了必修课了。当然学生也可以选择不学,只要他不打算要这个分数就行。高考的神奇之处就在于,无论把什么东西纳入其中,马上就会变得无比重要,甚至变成妖魔鬼怪,比如本来趣味盎然的奥数。国学也不例外,尽管目前对于这几门课怎么教还不得而知,但是我能肯定的是,要想通过这个方式推广国学,很难,倒是很有可能推广学生对国学的讨厌,就像他们讨厌英语、讨厌数学一样。

  一旦国学进入高考,首先遭遇的就是高考式改造。改造的第一步是对自学的挤压。国学本来浩如烟海,经史子集都是国学。可一旦通过考试把内容固定为制定的那四本书,结果就是大多数学生会放弃对除此之外其余传统文化的涉猎。这就像古代的科举考试,当明朝之后把四书五经定为考试唯一内容出处的时候,其他作品就全都变成了课外读物了。这时候,学子们眼界的狭窄、思想的禁锢远胜于前朝。

  改造的第二步就是让学生对国学产生排斥心理。反复、大量的复习绝对不会让学生爱上他所学习的内容,而只能是进一步增加学习的负担。结果呢,就像所有死记硬背的考试内容一样,考试过后,这些内容将会被大脑迅速清空。这样的突击学习并没有让多少学生真正掌握英语,那么这会让中国的学生们掌握古文吗?我并不乐观。

  改造的第三步就是让所有内容标准化。在已有的语文学习里,包括历史和政治等文科的学习,标准化已经成为一个很显著的问题。无论是填空、选择还是后面的分析大题,无不有一个标准答案存在,很多时候,我们与其说是在学习知识,不如说是在学习标准答案。据说这次改革古文部分将会以申论的形式出现,目的就是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防止那种标准化问题。然而有两个问题,第一,拒绝标准化意味着减少客观题增加主观题。教师主观阅卷比重的增加意味着考试客观性的降低。第二,您真的以为标准化是能轻易拒绝得了的吗?“足智多谋”的中国师生会发明各种各样的作文套路,最后考试只需要按照套路往里套就行了,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这像不像是变种的八股文呢?

  新闻里说,教育工作者们希望通过“传统文化通识”教育培养学生“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眼界和胸怀。可是我悲观地觉得,在高考的强大压力下,学生的眼界和胸怀早就被压缩和压抑了。它只能让学生掌握那些标准化的答案,而没有时间和勇气去对传统文化进行真正的学习和思考。从普及的角度讲,自然没有比高考更加有力的了,但要说真正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甚至是培养出兴趣,恕我直言,这不是高考的强项。

  至于进入顶尖的研究领域,我们已经反复探讨过了,当高考压抑了学生的兴趣和创造力之后,想产生大师真的很难。国学也并不例外。这里正好有个现成的例子,在大陆的所谓新儒家里面,代表人物几乎都不是学习古文献学出身的人,而往往毕业于哲学专业,还有一些来自法学、社会学领域。这是因为哲学专业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学术视角和更多的思想训练,他们跨学科而来,开始着手儒学的现代化改造工作。我们不考虑他们的改造成果如何,但这证明了更为宽广的视野对学术的帮助。同时还证明了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

  如果想要推动国学的传播与传承,我觉得让它进入高考还真不如像现在这样自由生长更为合理和有效。如今各种国学班如雨后春笋,这说明的确有很多家长希望孩子能够在国学的熏陶下成为一个胸怀天下的谦谦君子。而一旦让国学进入高考,家长们的期望将会从培养孩子素质蜕变成争夺高考分数。素质教育再一次变得功利化。当然,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高考会让国学前所未有地被重视起来。(评论员 牛角)


编辑:小微

...
...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300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
精彩热图
 
 
新闻热搜榜来源:360新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