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荣誉墙“变脸”记
搞校园环境建设,几乎每所学校都会在一些显眼的位置用心,做一些独特的设计与装饰。更多时候,这些地方会成为宣传学校的一个窗口:张贴学校的荣誉,甚至是重要的通知、公告,成为学校的一张“脸面”。
进入育英学校的大门,穿过主楼前的江山社稷广场,在思明楼正门两侧最显眼的位置,曾经布置的就是学校的“荣誉墙”,上边贴满了学校获得的各项荣誉,比如北京市科技示范校、海淀区示范高中,等等。荣誉代表着学校为之骄傲的历史,常常是给外人看的,而当学校文化建设立足于学生成长时,我们是否应该思考,这些曾经的辉煌跟孩子现在的学习生活到底有多大的关系呢?给荣誉墙“变脸”,让这块显眼的宝地成为展示孩子们的窗口,成为育英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一项创举。
在育英学校的培养目标中提出:“要培养热爱学习、阳光大气、行为规范、关心社稷、勇于担当的国家栋梁。”其中,尤其关注学生“关心社稷,勇于担当”的品质。那么,这块荣誉墙的“变脸”能否与育人目标联系起来呢?那时,刚刚毕业任教高一政治的齐老师正在兴致勃勃地组织学生做“新闻展播”活动,引来了学生的广泛热捧。趁着这股热乎劲儿,我决定把这块显眼的位置交给政治老师和学生们。经过一段时间的设计、招标、论证和改造,由学生时评社团负责的“育英时评”问世了。硕大的橱窗里展示的是育英学生时评社团的最新作品,或是活动见闻、或是最新评论、或是热点争议……很多经过主楼的师生,都会在“时评”橱窗前驻足。
“时评”橱窗搭建的不仅仅是一个学生展示的平台,它还进而带动了学生时评社团的发展。社团以“关心社稷、关注社会的发展、关注当下”为办团和时评橱窗的宗旨,以其活动丰富、宣传到位、阵地“显要”受到了同学们的欢迎,成为全校70多个社团中人气最高者,获得了海淀区颁发的优秀社团奖,并连续两年获得学校颁发的“勇于担当奖”。社团的活动不断拓展,常常邀请《中学时事报·时事特刊》学通社的老师参与活动。社团不断壮大,从刚成立时的3名同学发展到27名成员。一批学生迅速成长起来,张天骥就是在主讲老师到校做讲座的互动环节中被“相中”约稿,之后他的文章登上了中学时事报的头版。
时评社团活动丰富多彩,屡出新招。它“抢占”了学校每周的早广播,面向全体学生,在固定时间播报校园新闻、讨论热点动态、热议最新时事,为关心新闻时事的同学打造了一个触摸社会、放眼世界的平台。钟鼎文同学作为时评社社团主席,经过层层选拔成为了学通社海淀分社的社长,她自信地说:“我们不仅充分利用校内平台,还在《中学时事报》上刊登作品。更有优秀社员成为北京市中学生新闻人的主力。新学期,时评社放眼世界的同时回归校园,成为育英学校最出色的校园媒体。”
在共和国历史上,育英是最红的学校,荣誉墙可以让来访者看到育英的很多荣誉。把“荣誉墙”变脸为“育英时评”,这一变一换中是教育理念的转变。我们希望通过学校管理行为的转变,向学生传递一种声音,培养学生“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胸怀,培养学生关心社稷的意识与行动,因为这是学校的育人目标。
荣誉墙“变脸”,不是为了忘却历史赋予学校的闪亮光环,不是让师生忘记已有的荣誉,而是将学校的空间更多地还给学生,引导师生不断展望未来;将学生的需求和发展放在首位,让学生成为学校的主人,不断创造学校新的成绩,这是育英对教育的一种理解和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