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寻数年 终集齐整套津版《宋史》
跟其他藏品一样,连环画收藏也有不少门道,一味的求全求多并非收藏小人书的正确途径,只有那些老版本、存世量少、真正画风精美以及特殊题材的小人书才有收藏价值。深谙小人书收藏之道的贾世涛在多年的经营和收藏小人书的经历中,也有很多淘宝的故事。比如集齐20本一套的天津1980年版《宋史》,就花费了他数年时间。
“收藏小人书有不少讲究,尤其是在2000年以后,随着收藏市场的转热,小人书领域因为更多收藏投资者的进入,使得部分小人书受到热捧,尤其是那些存世量少的老版本,更加抢手。”贾世涛说,他也是从2000年开始有意识的收集老版本以及经典题材,并力求全套收藏,比如四大名著题材、战争题材。其中为了集齐一部《宋史》可费了他不少心思。“天津1980年版的《宋史》属于小人书收藏中的精品,我在2000年时就已经收藏了18本,独缺《王安石变法》和《靖康之乱》。在市场上寻觅了很多年也难寻踪影。”
这两本小人书的抢手之处在于其印量太少。贾世涛拿出一本历年小人书印量统计资料向记者讲解,“天津版《宋史》一共20本,其中有18本的印量都是20万册左右,只有《王安石变法》和《靖康之乱》分别只有1万册,30年的时间,1万本能够流传至今且能保证一定的品相在市场可是太少了。”为何一套小人书印量还有所区别呢?贾世涛告诉记者:“在当年还有一些计划经济的影子,小人书印刷可能会受到纸张的限制,而且一套小人书也并非整套一起发行,而是一本一本的先后印刷发行,这就导致一套小人书的不同册会有不同的印量。我估计《王安石变法》和《靖康之乱》在印刷时可能纸张有限,所以印量比较少,而且后来也没有再补印,也就造成了流通和存世量比较少。”
经过数年的苦苦寻觅,在几年以前,贾世涛终于在上海发现了《王安石变法》和《靖康之乱》的身影。“前两年在上海有一个小人书交流会,很多参展者都属于‘以藏养藏’,在交流会上一方面出售自己的小人书,同时也向其他参展者交换或者购买自己没有的藏品。我在交流会上遇到一位上海的藏家,我看他展示的小人书水平很高,一看就是位资深的藏家。于是我向他询问是否有天津的《宋史》,对方表示有,这让我看到了希望,并继续询问是否有《王安石变法》和《靖康之乱》。这次对方没有马上答复而是看了看我,问我为何想要这两本,我就诚恳的告诉他,我也是一位多年收藏小人书的藏家,并且来自天津,特别想集齐天津出版的这套《宋史》。对方听后就从书包里掏出了两本精心包装好的小人书,我一看正是我梦寐以求的《王安石变法》和《靖康之乱》。对方告诉我,天津的《宋史》中,就这两本最值钱,他不久前从市场上淘得本来就是想出售给有缘人,这次看到我这位来自天津的藏家,他决定转让给我。”最终贾世涛以一千元的价格买下,达成了他多年的心愿。说起这两本书,至今贾世涛仍非常高兴。“这两本小人书可是太难得了,由于印量少,市场上极难见到,堪称孤本和珍本,而且品相还特别好,能达9品以上,真是我收藏中最宝贵的一类藏品了。”
老贾书屋 连环画的守护者
在贾世涛的书屋内,记者还看到了不少小人书作者的手稿,“如果从经济价值角度考虑,名家的签名本和手稿,文化内涵和经济回报会更高。我收藏了一些,但对于我来说,并非只看经济价值,收藏和交流价值是我更为看重的。”贾世涛向记者展示了一套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发行的战争题材小人书《八一风暴》作者手稿。“这套手稿是我几年前在上海买来的,大概每张几十元,全套是几十张。买回来以后就给很多朋友展示,有些朋友表示想购买,我从交流角度考虑,手稿对于小人书文化传播很有帮助,于是就给特别喜欢的朋友每人分几张,目前留在手里的并不多了。”贾世涛就是这么一位痴迷小人书而又不以小人书发财的实在人,提起他的书屋,也是老贾的一大骄傲。
坐落在天津古文化街文化小城的“老贾书屋”,屋内宽敞明亮,书柜和书架上摆放着数万本不同时期出版发行的连环画,墙上挂满了文化界朋友的题字和照片,书卷气浓郁。《红楼梦》、《三国演义》、《东郭先生》、《陈真》、《霍元甲》、《燕子李三》、《少林寺》等品相好的连环画,吸引了众多连友驻足。老贾热情好客,在此结交了许多朋友。天津市连环画收藏协会的连友经常到“老贾书屋”议事、交流,这里成为连协一处重要的活动场所。每到周六上午,天津的骨灰级连友们不约而同地聚集到“老贾书屋”,贾世涛夫妇端茶倒水,热情招待,使大家流连忘返。书屋中,一幅大照片格外引人注目,那是贾世涛与中央电视台“名嘴”崔永元的合影。贾世涛笑着说:“崔老师也是铁杆‘连迷’,我们有机会也互相聊聊彼此的收藏情况,他最喜欢收藏经典电影类的连环画。”
由于书屋办得有声有色,不仅吸引了众多的连环画爱好者,也使很多连环画家在此驻足。姜维朴、汪国新、王恩盛、施振广等均到此参观过。老贾还到上海、郑州、北京、沈阳等地考察,与出版社建立可靠的业务联系,同时也扩大了“老贾书屋”的知名度。各地连环画家和连友也都给予他热情支持和鼓励,王弘力、沈尧伊、赵静东、季源业、陈启智等书画名家还为他的书屋题字留念。如今,“老贾书屋”,被誉为津门的“小人书王国”,成为天津古文化街一个重要的文化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