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订阅手机报国际 中国 博览 财经 汽车 房产 科技 娱乐 体育 时尚 旅游 健康 移民 亲子 社区 专题
中国日报 中国在线 头条国际 国际快讯 军事台海 精彩图片 国际博览 奇闻奇观 科学探索 历史揭秘 国际财经 中国经济 消费旅游 能源在线 外交讲坛 独家策划 风云对话 中日论坛 评论 特稿 新闻汇总 海外看中国 E-Weekly
中国在线> 地方频道-金融证券

国债期货规则征求意见 如何影响A股市场?

2013-07-09 12:58:40 来源:新华金融
中国日报-看世界+加关注 打印 发送 字号 T | T
[提要]  在国务院、证监会先后批准开展国债期货交易后,昨天傍晚,中金所正式发布国债期货合约规则等相关细则的征求意见稿,这也意味着距离国债期货面世再近一步。在国债期货推出后,从国外的经验来看,对债券市场的影响比较正面,会减少债券价格的无谓波动,使得债券价格的运行更加平稳。
 

  在国务院、证监会先后批准开展国债期货交易后,昨天傍晚,中金所正式发布国债期货合约规则等相关细则的征求意见稿,这也意味着距离国债期货面世再近一步。目前,各方普遍将关注焦点放在国债期货本身,以及该产品推出后对于债券市场的具体影响,不过对于A股投资者来说,市场更为关心的可能是:国债期货推出后,会对A股资金面产生明显冲击吗?相比于股指期货,国债期货对于股指的运行节奏又会有怎样的影响?

  分流A股资金?逻辑上并不成立

  首先,“国债期货分流A股资金”这个问题,在逻辑上存在明显的缺陷。在国债期货推出前,股指期货已经运行超过3年。在此期间,A股市场成交量不断下降,反观股指期货,包括成交量、保证金、持仓量等关键指标都在持续走高。因此有分析认为,如果说到分流,股指期货已经在这么几年时间内,对A股市场起到明显的分流影响。用玩笑的说法,就是国债期货“来得太晚”,现在再想分流A股资金,已经“没有机会”。

  退一步来说,即便说A股资金还能被进一步分流,但是从这些资金的特性来看,之前一直在股市中“征战”,如果要“转战”期货市场,也应该投身于股指期货市场,这也是理所应当、驾轻就熟的选择。如果要选择国债期货,所对应的基础资产就会从股票变成国债,而在大类资产配置中,这是截然不同的两类资产。换句话说,熟悉股票,不等于熟悉债券。因此,从获利和安全等角度来看,这些资金恐怕还是会选择股指期货,而不会贸然跨界到国债期货领域中。

  大智慧分析师洪书敏表示,国债期货的推出对于A股资金分流比较有限,虽然从目前从事国债期货的模拟资金来看,市场有部分资金对于国债期货有兴趣,特别是一些风险偏好较高的活跃资金可能想要参与交易。但是由于之前发生过的“327国债事件”,使得资金对于重新开启的国债期货比较谨慎,还有一段时间的观察期。真正推出后,更多的是期货市场上的资金来参与,大批资金涌入的现象不会出现。短期而言,对于整体股市资金面的抽血不严重。

  影响A股指数?逻辑上比较勉强

  虽说“国债期货分流A股资金”的判断有些勉强,但是除开资金面,国债期货会不会通过别的渠道来影响A股市场呢?

  在股票定价模型中,股价和“无风险收益率”成反向运行关系。又因为无风险收益率往往用中长期国债收益率来替代,因此就会形成这样一种关系:中长期国债收益率向下,股指往往就向上,反之亦然。

  在现实中,这样的案例并不少见。例如,美国2008年后不断放松货币政策,导致美国30年期国债收益率降至极低水平,股票市场则一路创出历史新高。再比如,两个月前日本股市发生暴跌,关键的触发点就是日本中长期国债收益率忽然跳升,从而引发股市“雪崩”。因此,无论在理论还是实践中,债券市场对于股票市场的影响,可以说都是显著存在的。

  而在我国,这种影响可能还有另一种解释。从我国债券市场的参与主体来看,银行占据绝对的优势,无论从资金量还是持券量来看,银行都具备统治级的地位。因此债券市场的波动,往往会体现为银行间流动性的波动,进而可能对股市资金面产生影响。不过,这也从一个侧面体现出,关于“债券市场影响股票市场”这种现象,事实上早就已经存在于现实中,和有没有国债期货并没有关系。

  在国债期货推出后,从国外的经验来看,对债券市场的影响比较正面,会减少债券价格的无谓波动,使得债券价格的运行更加平稳。同时,正如上文所说,银行在国债以及整个债券市场中具备定海神针的作用,持券占比超过2/3,这也就意味着相关监管部门对于债券市场的控制力度会更强。因此可以认为,国债期货推出后,债券市场的运行会变得更为健康,不会对股市产生冲击。

  大智慧分析师洪书敏表示,国债期货的推出对于股市有利有弊,根据规划,“十二五”期间,我国将大力发展金融衍生品,这也是金融体制改革的重要一环,金融创新产品的力度也将加大,在丰富市场投资品种的同时,对资金造成一定程度的分流。此外,包括下半年的利率市场化的推进等等,对于银行业的冲击也要一分为二的来看待。

  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事实上,很多投资者对于国债期货面世的担忧,主要还是建立在过往“3·27事件”的印象之上。但是,回望1995年,当时国内的资本市场整体还处于萌芽状态,“野蛮生长”成为无法绕过的一关。如果说当时的国债期货存在一些问题,实际上,当时的债券市场也发生过国库券倒卖风波,股票市场也发生“琼民源案”等一系列问题。因此站在时代的大背景下,对于当时国债期货的遭遇,实在是很难去苛责,更多只能抱以遗憾的态度。

  到今天,我国的债券市场、股票市场都已经出现翻天覆地的变化,和18年前完全不可同日而语。随着国债期货等基石产品逐步推出后,对于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利率市场化的推进等问题,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因此,投资者对浴火重生的国债期货,也应该抱有更多的信心,才能更好地适应金融大发展的时代需求。(新华网-大智慧财经联合报道)

...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300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