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订阅手机报国际 中国 博览 财经 汽车 房产 科技 娱乐 体育 时尚 旅游 健康 移民 亲子 社区 专题
中国日报 中国在线 头条国际 国际快讯 军事台海 精彩图片 国际博览 奇闻奇观 科学探索 历史揭秘 国际财经 中国经济 消费旅游 能源在线 外交讲坛 独家策划 风云对话 中日论坛 评论 特稿 新闻汇总 海外看中国 E-Weekly
中国在线> 地方频道-金融证券

中国碳市“跑步入场”

2013-07-08 08:43:28 来源:中国证券报
中国日报-看世界+加关注 打印 发送 字号 T | T
[提要]  国家发改委2011年10月29日下发通知,批准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广东、湖北和深圳7省市开展碳交易试点工作,要求在2013年启动碳交易试点,2015年基本形成碳交易市场雏形。除了全国体系设立的难度之外,期货市场的发展对于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成熟也极为关键。
 

  国家发改委2011年10月29日下发通知,批准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广东、湖北和深圳7省市开展碳交易试点工作,要求在2013年启动碳交易试点,2015年基本形成碳交易市场雏形。据发改委相关人士表态,今明两年国内7个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省或试点市均将陆续上线,这也意味着中国碳排放权交易的“市场版图”将日渐清晰。有预测称,通过7省市试点,我国有望成为全球碳排放权交易第二大市场,覆盖7亿吨碳排放。

  从设置碳排放交易试点到首个碳市场正式启动,中国碳市场建设无疑进入一个快速发展时期,深圳碳交易平台也试图在交易产品规模、市场活跃性、价格稳定等方面做大胆突破。“深圳在吸收欧盟的碳交易体系方面其实是借鉴很多,主要是在配额分配的方法方面,我们跨过欧盟的前两个阶段,直接到了欧盟第三个阶段的分配。”深圳排放权交易所副总裁葛兴安表示,从基本法进行配方分配,对于中国碳市场建设而言,跨度非常大。“整个信息化系统、政府储备等都借鉴了国外碳交易市场的很多经验,比如在建筑碳交易方面,可能考虑由政府以固定价格向建筑物业回购超额配额,鼓励建筑物节能减碳。”

  据了解,深圳碳排放量整体交易体系建设以碳强度下降为目标,所谓碳强度就是单位工业增加值碳排放量。相比欧盟绝对的总量控制,相对总量控制下的配额方法仍然基于国内工业发展阶段的考虑,由于基础能耗仍然较大,需要以碳强度来控制碳排放。为保证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有效性,此次深圳碳排放权交易平台被设定为碳排放强制交易市场,即政府无偿给企业一定的碳配额,企业和大型建筑业主必须参与节能减排,一旦未完成节能减排义务,须通过碳交易市场购买碳额度,为其多排的二氧化碳买单。如果拒不履约,政府将有权对企业采取罚款等处罚。按照深圳碳交易试点规则,企业每年最多可以出售配额的10%,如100万吨配额,最多可售出10万吨,如果减排到80万吨,则可将差额20万吨全部售出。

  不过,未来从区域交易平台体系扩展到全国之后,将难免会遇到更大的系统性难题。依照欧盟经验,碳交易体系的搭建是一个“金字塔”结构,从基础排放数据统计,到技术和规则配套,再到交易管理办法和管理平台设计。而中国的碳市场建设却呈现“倒金字塔”结构,先有国家目标、规划和管理办法,再一层层看需要哪些配套,底部却没有基础数据作为金字塔塔底的支撑。

  除了全国体系设立的难度之外,期货市场的发展对于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成熟也极为关键。由于欧洲排放权交易所的发展涉足了期货市场的发展,未来中国碳排放权期货产品的推出也被认为在情理之中。针对碳期货业务,深圳排放权交易所总裁陈海鸥曾表态称,正在就期货业务方面进行,未来将与国内外金融机构合作,加强碳排放权交易期货和衍生品市场的合作,开发低碳金融产品,以吸引更多机构参与到碳市场中来。

...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300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