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订阅手机报国际 中国 博览 财经 汽车 房产 科技 娱乐 体育 时尚 旅游 健康 移民 亲子 社区 专题
中国日报 中国在线 头条国际 国际快讯 军事台海 精彩图片 国际博览 奇闻奇观 科学探索 历史揭秘 国际财经 中国经济 消费旅游 能源在线 外交讲坛 独家策划 风云对话 中日论坛 评论 特稿 新闻汇总 海外看中国 E-Weekly
中国在线> 地方频道-金融证券

企业债核查多处自查阶段 监管审核不透明遭诟病

2013-07-02 11:14:15 来源:证券时报
中国日报-看世界+加关注 打印 发送 字号 T | T
[提要]  首发(IPO)财务专项核查已告尾声,企业债专项核查整体上仍处于自查阶段。而发改委于5月底启动对企业债的专项核查,6月份发行的企业债仅为45单,这低于上半年的平均水平——68单/月。
 

张常春/制图

  首发(IPO)财务专项核查已告尾声,企业债专项核查整体上仍处于自查阶段。一位券商固定收益部负责人透露,目前只有个别地方发改委已开始进行核查。

  而因企业债的分类标准和审核进度等不透明,发改委的审核备受诟病。

  企业债自查

  自5月23日发改委宣布对企业债进行专项核查,至今已过去一个多月。此前,证监会通过IPO财务专项核查,揪出了部分造假企业,这让市场对企业债专项核查的情况颇为关注。

  一位资深保代向记者表示,企业债中的造假问题可能比IPO企业更严重。企业债发行人主要是地方融资平台,募集规模又与利润挂钩,要能覆盖债券利息,很多时候连地方政府都成为造假的“合伙人”。

  虽然企业债专项核查的内容与原来监管层对承销商的要求基本一致,但还是给券商提了个醒。一位券商固定收益业务的负责人告诉记者,正按照自查、核查、抽查的程序在进行,“目前整体处于自查阶段,有的地方发改委正对项目进行核查。”

  据Wind统计,今年上半年,共有410单企业债项目发行(以发行公告日为准,下同),比去年同期增加103单。承销数量(均包括联合承销)排名前三分别为国开证券53单、国信证券43单、平安证券34单。

  而发改委于5月底启动对企业债的专项核查,6月份发行的企业债仅为45单,这低于上半年的平均水平——68单/月。

  审核不透明遭诟病

  记者反复查阅发改委网站,也未能找到已上报、正在审核的企业债名单。对此,一位企业债承销业务出色的券商固定收益部总经理说:“别说公开,就连承销商自己都不知道上报了的项目审核到哪个阶段,在这方面,发改委真应该向证监会学习。”

  “发改委审核企业债不公开、不透明的问题一直都存在。” 上述固收负责人称,“专项核查的内容跟以往并无太大差别,以前都是口头要求,这次形成书面文件也算是一大进步了。”

  据了解,关系到此次核查对象的分类管理,承销商也觉得为难。按照规定,三类项目中,“从严审核类”以及“适当控制规模和节奏类”是本次专项核查的对象。但在实际操作中,先由券商自行评估,而承销商都想将项目定位为“加快和简化审核类”。最后分类由发改委定夺,不过,分类标准执行争议太大,一直也没法细化公开。

  “以往审核中出现过‘加快类’项目过多,负责审批的人手不够,最后进度反而不及其他两类项目。”常与发改委打交道的券商固收负责人说。见习记者 杨庆婉

...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300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