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150亩地亏了18万
下午5点多,朱云寿刚下工,他是附近村庄的农民,1987年开始就依赖这片土地生存。近60岁的朱云寿如今一个月的固定收入在1500元左右。
看到电视、报纸上,关于蔬菜滞销的消息,朱云寿又想起了自己8年前那场破碎的财富梦。
2002年,他和2个人一起承包过这里150亩土地种菜,“就是你们吃到的广东菜心。”朱云寿说,3个人合伙,一个去超市、酒店拿订单,他和另外一个负责种菜,结果,那年菜心供应量大,等到地里所有菜都老到不能吃,还没卖掉。那一年,这150亩地,亏了18万,他一个人亏了4.5万。“种蔬菜的风险真的很高,广东菜心2001年很流行,可等我们种出来,突然发现,很多人都在种。蔬菜又等不了太长时间,最后烂在地里。”
15元一盆盆摘菜很受欢迎
从租个摊位卖菜,后来批发了菜卖到饭店、食堂,而后开始自己做物流配送,如今拥有自己的种植基地。农民出身的周占锋,走出了一条成功之路。
“最近压力确实很大。”周占锋说,2009年6月瓶窑蔬菜种植基地建立,到目前已经累计投入了3000多万元。
恒温大棚、自动喷灌、育苗温室……为了做成现代化农业种植,这几年投入挺大。
虽然,跟43家超市门店都签订了供货合同,有最低量保证,但这些渠道并不是垄断的。
周占锋说,好在公司大,品种多,利用这些渠道,公司还做禽蛋销售。
离公司最近的一个大棚,记者看到里面放了很多叫不出名的蔬菜,被种在一个个花盆里,“这些是我们新开发的盆摘菜,直接连盆卖,这个叫商葛,是一种野菜,平时可观赏,长了割了炒一盆,浇浇水还能再长。”周占锋说,在品种培育上,他们花了不少精力,另外就是新市场的开发,做高端蔬菜,提高产品附加值。
“我们前段时间到社区去推广我们的盆摘菜,一盆15块,很受欢迎。”周占锋说,接下来,他们打算将盆摘菜直营连锁店开进社区里,开拓新渠道。
“这就是农业公司的优势,可以缩短流程,尽可能降低成本,同时整合资源,开发新产品。”周占锋说。
农超对接的门槛
首先必须是依法注册的企业或省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社的成员必须在100个以上,成员出资总额在20万元以上;有规范健全的章程、独立的会计核算;符合对接超市基本生产能力和规模;有农产品品牌注册并通过无公害质量认证等。
这些资本冲进了“田头”
2009年以来,生态农业潜在的巨大市场和看似高额的利润,让投资农业热潮一浪高过一浪。
今年2月底,浙商投资的“5000亩瓜蒌设施种植栽培、加工及套种银杏”项目在江苏启动,投资高达6亿;
复星集团豪掷1.6亿元战略投资了江西的养猪大户国鸿集团,也迈入了“猪倌”的行列;
生产电器开关、电子配件的巨科电气有限公司在温州雁荡山和楠溪江的交界处承包了近千亩茶园,同时种植枇杷林和水蜜桃林。
浙江森马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在温州瓯海茶山投资800万建了瓯柑生产基地,其母公司是刚上市不久的森马集团。
……
而今,投资农业真正捞到金的企业少之有少。“就是从2000年就开始深耕高科技农业的传化集团,除去土地增值这部分,也是近2年才开始有赢利。”一业内人士说。
之前采访中,很多企业表示,农业投资大收效慢,但农业相对稳定,风险较小。
风险真的小么?“伤心菜”,伤到了不仅是菜农,也伤到了不少蔬菜种植企业。同时也给了投资农业敲了一记警钟。(记者张妍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