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媒体报道称,国家发改委正在起草一份覆盖社会范围较大的“涨工资方案”,消息虽随即被证伪,但着实引发了各界对工资上涨、收入倍增话题的空前关注与热议。中国式收入倍增计划如何开局?在“涨工资方案”之外,还有哪些能实现百姓收入增长的渠道?中新网财经频道专门梳理整理了今后一段时期,中国百姓收入实现较大幅度增长的三大路径。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各地提高最低工资标准
欲提升中国百姓整体收入水平,提升收入平均数,中国政府从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提升最低工资标准着手。事实证明,这也是最行之有效的缩短收入分配差距,实现社会福利均等化的政策举措。
近日召开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一季度新闻发布会上传来消息称,今年一季度,中国共有13个省区市上调了最低工资标准,平均增幅20.6%。目前,全国月最低工资标准最高的是深圳市1320元,小时最低工资标准最高的是北京市13元。相关部门将继续指导尚未调整最低工资标准的地方根据本地经济发展水平、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社会平均工资等因素适时适度调整。
人社部权威发布的消息还透露,“十二五”期间,中国将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年均增长达到13%以上。可以说,年均增速在10%以上的最低工资标准,将成为中国式收入倍增计划最终得以实现有力的保障之一。
减税方案酝酿出台 直接惠及千家万户
最低工资标准惠及的可能是社会上收入偏低的部分群体,面对人数再扩大一些的中低收入群体,中国政府推出了以减税为核心的惠民增收举措。
备受关注的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近日提请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审议,草案拟将个人所得税工资薪金所得减除费用标准(即老百姓所说的起征点),由现在的每月2000元上调至每月3000元,同时拟将现行工薪所得9级超额累进税率修改为7级,扩大了5%和10%两个低档税率的适用范围。
中新网财经频道了解到,财政部部长谢旭人在做草案说明时表示,这次修改个人所得税法,实行提高工薪所得减除费用标准与调整工薪所得税率结构联动,除了简化和完善税制外,主要是使绝大多数工薪阶层能享受因提高减除费用标准和调整税率结构带来的双重税收优惠。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有关负责人就草案有关问题答问时披露,工资薪金所得税率结构调整后,应纳税所得额适用10%以下税率的纳税人占工薪所得纳税人的比重达94%,其中选用5%税率的比重约为70%,比按现行9级税率适用10%以下税率的纳税人所占比重,增加了17个百分点,进一步减轻了中低工薪所得纳税人的税收负担。
加强工资协商 制度保障劳动者收入提高
如果说减税政策是惠及绝大多数中低收入群体的一时之举,那么正在研究推广的工资协商机制则是惠及社会各个群体的长久之策。
人社部新闻发言人尹成基近日表示,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逐步完善,中国已经形成了以市场为基础的工资决定机制,这是决定工资水平及工资增长状况的一条根本原则。在此前提下,企业职工工资水平主要取决于包括“职工和企业通过协商确定工资的机制”在内的多方面因素。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夏学銮近日在接受北京当地一家经济类报纸采访时认为,目前很多地区实行的工资集体协商也能助推职工工资的上涨,通过工资集体协商方式有助于改善目前部分地区不规范的收入分配方式。
夏学銮教授在受访时还称,工资集体协商制能让工人对工资标准的设定有更多决定权。根据全国总工会的要求,2012年北京将全面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其中重点协商建立工资增长机制,国有企业须提高职工工资分配比重,并将继续推进世界500强等外资企业建立工会并推行工资集体协商。
《人民日报》25日亦刊载文章称,在一定的条件下,工资倍增是可以实现的,但前提是要深化改革,健全制度,调整关系,最后落脚点才是收入的提高。
背景资料:“十二五”规划纲要如何诠释收入增长?
“十二五”规划纲要第三十二章:加快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健全初次分配和再分配调节体系,合理调整国家、企业、个人分配关系,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明显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持续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努力扭转城乡、区域、行业和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距扩大趋势。
关于“深化工资制度改革”,第三十二章第一节:按照市场机制调节、企业自主分配、平等协商确定、政府监督指导的原则,形成反映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和企业经济效益的工资决定机制和增长机制。完善最低工资和工资指导线制度,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薪酬调查和信息发布制度,积极稳妥扩大工资集体协商覆盖范围。改革国有企业工资总额管理办法,加强对部分行业工资总额和工资水平的双重调控,缩小行业间工资水平差距。完善公务员工资制度。完善符合事业单位特点、体现岗位绩效和分级分类管理的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据公开资料整理)
来源:中新网 编辑:许银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