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偌大的世界里面,中国只是一小部分。这些年跑过许多国家,走的国家越多,越让我感觉到世界之大。身在中国,往往难以想象除了中国之外世界还会有什么别的更值得一提的地方。走出中国之后,你会发现原来国外还有国。除了历史悠久之外,中国到底对世界的贡献有多大,有没有跟我们的人口成比例的那么多?
以过去二十多年的经济成就为例,许多人把功劳完全归结为这两代中国人,而且都是中国人自己做出来的,任何一点功劳都不给西方国家。真的是这样吗?第一,如果不是晚清洋务运动开始引进西方工业技术,如果不是民国时期建立的纺织业、制造业以及现代金融体系,如果不是晚清办新学让后来一代代中国人学习西方科学技术,没有那些基础积淀,中国过去二十多年的经济成就是不可能的。
第二,中国GDP的52%来自工业,那么工业技术又是谁发明创造出来的?为中国提供了9500万劳动就业的制造业从哪里来的?我的意思是,制造业是西方工业革命带来的,并不是中国人自己的创造发明。有人还会讲,中国的电信行业、电力行业、石油行业都非常大,连手机一项就一年销售好几亿部,这些行业占GDP的比例也非常高,但是电信、电力、石油这些技术从哪里来的?还有电脑与互联网、铁路、公路和空运,这些东西实际上都不是中国创造的。
所以,客观的说,中国过去二十多年的发展,当然主要取决于中国人,但是如果不是从洋务运动开始引进的这些西方工业与技术,中国不会有今天的汽车业、造船业、航空业、电力业、电信业、制造业、石油业、证券金融业等,这些行业已经是中国经济的支柱,中国传统经济的核心——农业只占GDP的15%不到。
因此,我们应该继续虚心学习,学习如何更有建设性地进入世界,而不是以“文革”红卫兵的姿态冲入世界,说要去“整合世界”。客观讲,世界过去500年里的“强国”中,从葡萄牙到西班牙、荷兰、法国和英国,再到德国、美国和日本,没有一个是那些常年沉浸在辉煌历史中的“文明古国”,不是希腊,不是埃及,不是印度,为什么呢?“文明古国”的通病是它们扔不下历史自豪感这种包袱,高贵得无法“入世”。中国这回能丢得下这个包袱吗?能客观审视自己的弱点和优势吗?
《中国企业家》:假如说美国的崛起向世界贡献了一套“民主”理念这样的软实力,那么中国崛起的话,这种东西可能会是什么样的?
陈志武:我觉得,中国今天不一定要先想好给世界带来什么新理念,觉得非要把世界升华到另外一个高度不可。现在用不着那么急,因为中国才刚刚发展起来,主动进入世界才28年,中国对世界历史、对世界秩序的了解别说一半,可能更低。所以,在还不完全知道世界是怎么一回事的时候,应该继续做学徒工,不要觉得是师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