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订阅手机报国际 中国 博览 财经 汽车 房产 科技 娱乐 体育 时尚 旅游 健康 移民 亲子 社区 专题
中国日报 中国在线 头条国际 国际快讯 军事台海 精彩图片 国际博览 奇闻奇观 科学探索 历史揭秘 国际财经 中国经济 消费旅游 能源在线 外交讲坛 独家策划 风云对话 中日论坛 评论 特稿 新闻汇总 海外看中国 E-Weekly
中国在线> 地方频道-教育职场

“一体化”牵住职教发展牛鼻子

2015-03-05 09:09:00   来源:中国教育报   作者:
中国日报-看世界+加关注 打印 发送 字号 T | T
[提要]  全国高等职业教育“校企一体化”创新联盟日前由山东莱芜职业技术学院牵头成立,全国50所高等职业院校和50家知名合作企业共同组成首届创新联盟。近年来,莱芜市大力推进校企合作办学,牢牢抓住推进职业教育发展的牛鼻子,在校企深度融合方面不断探索完善,取得了明显成效。
 

  原标题:“一体化”牵住职教发展牛鼻子

  全国高等职业教育“校企一体化”创新联盟日前由山东莱芜职业技术学院牵头成立,全国50所高等职业院校和50家知名合作企业共同组成首届创新联盟。成立大会上,联盟单位交流探讨了“校企一体化”办学的经验和做法,对莱芜市的实践给予了充分肯定。

  近年来,莱芜市大力推进校企合作办学,牢牢抓住推进职业教育发展的牛鼻子,在校企深度融合方面不断探索完善,取得了明显成效。

  围绕岗位办专业

  课堂教学“车间化”

  莱芜市职业院校面向人才需求市场开展“订单”培养,将招工招生相结合,通过“半工半读、工学交替”等形式,实现了课堂教学“车间化”。全市职业院校先后与山东莱钢集团、九羊集团、上汽通用五菱等150余家国内外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分别与青岛、北京、苏州、深圳等地建立稳定的“订单式”培养基地20多个,每年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达到95%以上。

  不仅高职,中职也是如此。莱芜市职业中专与青岛英派斯集团、师创、郎进等公司从2002年开始合作办学,最初只是单纯的就业安置,2004年后开始探索“半工半读、工学交替”的合作办学模式,学生在第一学年主要学习文化基础课程,第二学年主要进行专业理论课程和一般性操作训练,第三学年开始交替到企业进行“企业化”教学,重点学习厂规厂纪等企业文化、专业机械使用、定岗操作实习等。同时,每周安排不少于两天的专业理论学习,具体学习内容校企双方共同决定,由企业技术人员和学校派出的专业实习指导教师共同承担、共同完成,企业负责学生和带队教师的生活、住宿,并发放实习工资和津贴。

  这种学生在企业中顶岗实习,一边学习专业理论、一边进行实操训练的合作模式,改变了校内教学的时空观,把教学搬进了企业,实现了课堂教学的“车间化”。

  围绕专业办产业

  校内实习企业化

  莱芜市职业院校通过开办企业、鼓励创业、在校内开展生产经营活动,使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从三个层面推进校企一体化。

  莱芜市是国家新材料产业化基地,粉末冶金产业是莱芜的优势特色产业。莱芜职业技术学院建有粉末冶金省市共建重点实验室,立足研发优势,与邯郸史威冶金设备材料有限公司共同出资成立“金威新材料有限公司”。校企双方在专业建设、课程开发、教师授课、实习实训、学生就业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合作,金威公司既是生产企业,又是学生实习实训基地,通过生产,教师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能力,学生将专业知识转化为生产技术,真正将研发、生产、教学融为一体,生产线年产高性能钢结硬质合金200吨。

  莱芜市鼓励职业院校学生自主创业,在资金和硬件上予以扶持,多所院校建立创业孵化园,开设就业创业指导课程,成立创业团队。莱芜技师学院学生自主经营“梦想蛋糕屋”“技弘家电维修部”“腾飞汽车美容公司”和“小荷超市”等。如小荷超市的营业全部由商务管理系学生来完成,教师只参与管理,收银、会计、运营管理等学习内容从理论变为日常经营活动,锻炼了学生的专业技能。

  莱芜职业技术学院商务管理系师生获得了2.5升汇源清润、1.88升多果乐、红标矿泉水以及植物蛋白等产品在莱芜的独家代理权,并成立经营部。学校提供产品仓库、前期运营启动资金及车辆等,汇源集团常年派两名市场人员进驻经营部,帮助拓展销售渠道,管理和监督市场运行,并作为兼职教师参与学科建设、教学和学生实训。

  此外,莱芜市积极发展电子商务,各职业院校把“淘宝”和电子商务专业课程结合起来,通过完善课程体系、提供场地、创立淘宝创业协会、开设“淘宝班”等,鼓励学生网上开店,仅“双11”一天营业额就突破10万元。学生通过开店,提前当上了老板,既增加了学习的动力,又收获了创业的经验,教学、实践、创业真正融为一体。

  从两段培养到全程共育

  校企成为育人“双主体”

  莱芜市不断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探索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使学校的人才培养规格与企业用人标准“零距离”对接。莱芜职业技术学院与特变电工山东鲁能泰山电缆有限公司的合作,正是从校企合作的两段培养模式向校企一体化全程共育模式转变的生动实例。

  2011年4月,校企双方正式开展合作,起初采取“学校专业培养+公司上岗培训”的模式,遴选58名即将毕业的优秀学生组建了“鲁缆班”,经过短期培训后到企业顶岗实践。在赢得公司信任后,校企双方决定深化合作,探索“校企一体化”办学。2011年校企双方组建了招生小组,通过校企宣讲和组织学生到学校和企业参观等形式,让高中生全面了解校企双方,鲁缆公司与报名学生在入学前签订就业意向。当年,招收“鲁缆班”学生123人。鲁缆公司参与人才培养模式的设计,与学院专业教师共同制定教学计划,共同组织教学,共同开发课程,共同建设专业,进一步增强了教学的实用性。

  从两段培养,进行岗前培训,解决使学生转变为企业人的“最后一公里”难题,到校企双方在招生招工、人才培养、实习培训、资源利用、文化建设等方面全面合作,使学生“一入校门,就是企业人”,“鲁缆模式”开创了校企一体化办学的新路子。

  莱芜市积极探索学生培养安置和企业员工培训合作双赢的校企合作模式。从单向帮培到双向互惠,校企成为发展共同体。

  在市政府主导下,莱芜职业技术学院与山东正顺建设集团合作建设了“建筑施工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基地”。基地采用了正顺集团的管理理念、质量和安全技术标准,校企双方共同开发专业课程实训项目、共同进行实训指导和职工培训。基地除了作为学生的实训基地,还承担着全市建筑施工企业8个工种特种作业人员和三类管理人员的培训考核任务。

  中国职业教育学会副会长、全国高等职业教育“校企一体化”创新联盟第一届理事长苏志刚评价这种“把学生培养和社会培训合在一个平台上”的校企一体化模式,能“真正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编辑:小微

...
...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300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
精彩热图
 
 
新闻热搜榜来源:360新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