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订阅手机报国际 中国 博览 财经 汽车 房产 科技 娱乐 体育 时尚 旅游 健康 移民 亲子 社区 专题
中国日报 中国在线 头条国际 国际快讯 军事台海 精彩图片 国际博览 奇闻奇观 科学探索 历史揭秘 国际财经 中国经济 消费旅游 能源在线 外交讲坛 独家策划 风云对话 中日论坛 评论 特稿 新闻汇总 海外看中国 E-Weekly
中国在线> 地方频道-教育职场

山村教师,托起大山深处的梦

2015-02-04 14:20:00   来源:人民政协报   作者:
中国日报-看世界+加关注 打印 发送 字号 T | T
[提要]  ”  2012年,正在北京化疗的张青娥临危受命,担任辉县川中幼儿园园长,在北京的病床上开启了幼儿园的筹建工作。张锦文25年走了6万多公里,相当于绕地球一圈半;因走山路不能穿皮鞋,他25年只穿家人做的“千层底”鞋,穿坏了350多双。
 

  原标题:托起大山深处的梦

  

  赵福平(左)的足迹踏遍了学校附近的大小山头,不管是百十口的大村,还是三五户人家的小寨,他都了熟于胸。他视山里的老教师为宝贝。图为赵福平探访有42年教龄的老民办教师赵启辰。

  沙窑中学校长赵福平:

  山里人心里都有一杆秤

  沙窑中学校长赵福平给人的第一印象是,敦厚朴实、不急不躁,脸上一直带着暖融融的笑意,他三句话离不开“我的小孩”这几个字,最为看重的是对山村孩子的“人格教育”。

  “现在我的小孩都能接受采访,不输城里人,都很自信。”赵福平称学生为“我的小孩”,全校200多名学生,他基本都能叫上名来。在他的观念里,育人是一个慢功夫,不是教孩子会考试、考高分就是教育。“重要的是人格养成,要让孩子学会独立生存。”

  沙窑中学距离县城有100分钟的车程,周围全是山,学生的家散落在大山深处,很多村子只有三五户人家,大多数学生从出生就没有走出过大山,碰见外面来访的人,躲起来不敢说话是常有的事。赵福平说:“教育首先是让孩子做一个健康的人。”为了帮助孩子们树立自信,赵福平在小小的沙窑中学建起了广播站,每天两名同学做广播员,人人有份。记者去的当天是初二学生杨培雅和丁恺森做播音员,丁恺森曾经患有抑郁症,赵福平鼓励他像正常孩子一样跟大家交往,展示自己,这天丁恺森的播音题目是《享受磨炼的过程》。有熟悉的朋友推荐一个智障孩子在此就学,赵福平也欣然答应:“来吧,不在学多少知识,得让他学会生活呀,可不能像小鸡一样在家散养。”

  “明年春天,我要让家长更多参与到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赵福平说,山里孩子家长的教育方式是放养,很多家长还秉承着“生娃-放羊-娶媳妇-生娃”的循环生存模式,认为教育孩子就是学校的事,是老师的事,孩子出了问题,自己没有一点责任。“经常会遇到家长只顾打麻将,为了驯服孩子,一个巴掌就下来了。这样的孩子经常会自卑,缺乏自信。”遇到这样的情况,赵福平会花上几个小时跑到山里去家访,跟家长促膝聊天,让他们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成长,让家长为孩子树立榜样,他甚至关心青春期的女学生的生理健康,“家长要告诉孩子生理期不能用冷水,这会落下病根呀”。这几年,赵福平的足迹踏遍了学校附近的大小山头,不管是百十口的大村,还是三五户人家的小寨,他都了熟于胸。“孩子的教育不能等,偶尔一次教育失误,可能对孩子一生的成长都无法弥补。”

  赵福平说,教师不仅要教给孩子们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走进孩子心里。至今他还保存着上中学时,老师在他作文本上写的鼓励的话:“功夫不负有心人。”他说,老师的这句话让他记忆犹新。每天早上,他早起第一件事,是换上煤球,给孩子们烧第一壶开水,然后到各班级转一圈,看见正在打扫卫生的同学,他会赞许地说:“扫得真干净”,或者“小脸像大花猫,赶紧去洗洗”。看见地上有一片纸屑,他都弯腰捡起来;在他心里,山里的孩子也要享受跟城里人一样的素质教育,他通过拜访挖掘民间艺人、吸收支教老师,将街舞、武术、鼓号、电子琴、葫芦丝、国画等开进了山村学校的课堂;他通过四处“化缘”,为学校新建了一所教学楼,装上了太阳能热水器。山里的孩子开启了艺术之旅,洗上了热水澡,身上心里都暖意融融。

  赵福平真正把教育做到了山里人的心里,孩子们看到校长忙顾不上吃饭,会拿着馒头一直跟在身后,一等校长有空,就偷偷把馒头塞到校长手里;记者跟随他去学校参观,村口的老乡一句话不说,从屋里拎出半袋柿饼搁到他车上。对此,赵福平说:“做教育,心里要干净。你对孩子们有几斤几两,他们心里都有一杆秤。”

  为了大家,舍了小家,赵福平家住新乡市,他和爱人常年两地分居。爱人不仅代自己教育孩子,还替他为老人行孝。最近的一次,老母亲脑血栓病危,直至康复出院,妻子都没有告诉他。他知道后,心中满是愧疚,妻子劝慰他,家里有我,一切你放心。平时爱人很少打电话,因为是校长,经常在外办事,爱人总担心他在路上,山路不比平地———九曲十八弯。赵福平说,他能安心教育,是因为娶了一个能干、贤淑的妻子。他翻出妻子撰写的随笔,文中说:“他心里满满都是山村教育,他的梦想在这里崎岖绽放。”

  后记

  精神的血脉

  辉县最有名的是被称为“绝壁长廊”的郭亮洞。

  先前,郭亮村民出入的道路是一条完全由石块和直接在90度的石崖上开凿的石阶组成,这被当地人称为“天梯”。

  上个世纪70年代,郭亮村人在没有任何大型机械的情况下,硬是在绝壁中一锤一锤凿去2.6万立方米石方,打秃钢钎12吨,打烂8磅重的铁锤4000个,历时5年开凿成郭亮洞。在工程最困难的关头,辉县教育局100多名教职员工,在局长原永的带领下和郭亮人一块施工,加快了工程进度。

  辉县人执着奋进的精神一直在辉县教育人身上流淌,绵延至今。

  张青娥、赵福平、张锦文,三个人驻守辉县大山深处,他们为大山里的孩子带去了教育的福音,让山里的孩子体验到了教育的温暖,激活了孩子们对知识、对未来的梦想,是他们托起了大山的梦想。而这仅仅是山村教师群体中的几个案例。

  大山里散落着太多默默育人的老教育人。去沙窑中学那天,记者跟随赵福平校长爬上万仙山,找到了一位有42年教龄、75岁的老民办教师赵启辰,他1958年开始做民办小学老师,上个世纪90年代才转成合同工,他背着学生爬天梯上学坚持了几十年。但直到上个世纪80年代,他还拿着11.7元的工资。记者问他觉得亏吗?他说:“为国家培养人才是我的荣幸,国家这么大,辉县这么大,不能顾及每一个人,我现在有退休金,知足了。”

  在采访中,记者一直很疑惑是什么力量支撑他们扎根大山,张青娥说了这样一句话:“精神的力量是巨大的。”病中的张青娥收到了很多人的关心、照顾,很多是受过她教育理念影响的孩子和家长,一位智障孩子的妈妈写信感谢她:“谢谢您对孩子无私的接纳,您改变了我们整个家庭,如果您需要什么,只要一句话。”一位85岁高龄的老教师被她的精神所感动,连续给她写了三封信,劝慰她,“‘用教育为生命疗伤’是一剂良药,因为它可以为你的生命加‘油’。”张青娥说:“我还有什么理由不好好活着呢?”

  张锦文老师没有很高的学历,没有高深的教育学思想理论,但这都没能妨碍他成为一个优秀的小学数学教师。支撑他唯一的理由就是,“跟孩子在一起,我忘记了一切烦恼,每当孩子们取得一点成绩,我都有一种自豪感和成就感,感觉心里舒坦,教育对我来说,不是精神负担,我乐在其中。”

  在沙窑中学有一棵树大根深的百年柿子树,赵福平笑称,这是学校的镇校之宝。问他原因,他指着一块提示牌说:“柿子寓意‘师子’,意味要传承尊师重教的传统美德,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如今,这棵老树已经有100多年的树龄啦,我们做教育的还任重道远。”

  我想,这就是辉县教育人坚守在大山的力量源泉。(记者 解艳华)

  上一页

  


编辑:小微

 3/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
...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300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
精彩热图
 
 
新闻热搜榜来源:360新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