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订阅手机报国际 中国 博览 财经 汽车 房产 科技 娱乐 体育 时尚 旅游 健康 移民 亲子 社区 专题
中国日报 中国在线 头条国际 国际快讯 军事台海 精彩图片 国际博览 奇闻奇观 科学探索 历史揭秘 国际财经 中国经济 消费旅游 能源在线 外交讲坛 独家策划 风云对话 中日论坛 评论 特稿 新闻汇总 海外看中国 E-Weekly
中国在线> 地方频道-教育职场

一个血友病孩子的艰难求学路

2015-01-19 09:11:00   来源:中国教育报   作者:
中国日报-看世界+加关注 打印 发送 字号 T | T
[提要]  2006年,李强该上小学了,入学报名前,杨晴夫妇与大部分血友病孩子家长一样,为了给孩子选一所不太危险的学校而进行考察。为让孩子能更平等快乐地接受教育,2011年,杨晴夫妻俩把李强送进一所私塾。
 

  原标题:一个血友病孩子的艰难求学路

李强在书店选购图书。本报记者 刘盾 摄

  李强6个月大时,外公杨江曾想把他掐死。

  因为当时杨江发现,李强跟他一样,得了血友病。他不愿让外孙再重复他所经历过的生不如死的痛苦。

  杨江最终没能狠下心掐死李强。但正如杨江所料,血友病给外孙带来了诸多常人不会遭遇的磨难,上学难就是其中之一。

  ■本报记者 刘盾

  “李强的求学历程真的很艰难,多所小学都坚决拒收。即使通过托关系、找熟人进了学校,孩子在学校也经常遭到歧视。”母亲杨晴说。无奈之下,杨晴与爱人李扬为李强一人创办了“幸福里小学”,但由于没有同学,父母最终将李强送进了一所私塾。

  在杨晴看来,李强是幸运的,韩国好心人向他提供了免费的药物和康复治疗,身体状况和学习逐渐好转。而她接触的国内其他数百名本该上学的血友病患者,由于没有经济能力负担定期注射药物所需的高额费用,健康状况日益恶化、没有学上。

  艰难入学后,因受不了歧视离开校园

  杨晴夫妻俩都曾接受过高等教育,杨晴经商,李扬是公务员,但在李强快4岁时,杨晴夫妇却决定不让孩子上幼儿园。

  这个决定在杨晴2004年发起成立山西血友病联谊会时就已作出。因为当时她发现,60多名血友病患者会员均有不同程度的伤残,而导致他们伤残的原因之一是孩子曾就读的学校缺乏无障碍设施,使他们容易摔倒所致。

  杨晴夫妻认为上幼儿园太危险了,年龄还小的孩子还不会保护好自己,每一次摔倒都可能致命。

  杨晴曾接触过数十名把血友病孩子送进幼儿园的家长,这些家长面临着是否向园方坦承孩子病情的两难抉择:要是说了,大部分幼儿园拒绝接收;要是不说,又担心孩子得不到特别照顾,在与其他孩子打闹时受伤。

  两难选择会伴随他们读小学、中学,直至大学。

  据杨晴了解,目前很多血友病孩子都是通过隐瞒病情,才得以在学校学习。她举例说,一轻度血友病孩子现上初中,她总是谎称身体不舒服不去上体育课,因此常被人嘲笑太娇气。

  2006年,李强该上小学了,入学报名前,杨晴夫妇与大部分血友病孩子家长一样,为了给孩子选一所不太危险的学校而进行考察。

  杨晴夫妻考察了家附近的十多所小学:“主要看班里学生多不多、挤不挤,楼高不高,地面平不平。”

  由于邻近的公立小学班额较大,较为拥挤,腿有残疾的孩子易被绊倒,夫妻俩就排除了公立小学。

  杨晴夫妇选好一所私立学校后,通过朋友帮忙,为孩子报上了名。

  为了孩子安全,杨晴夫妇向学校告知了李强的病情。但第二天,学校以私立小学只接收健康孩子为由,通知杨晴夫妇从学校将孩子接走。

  此后,夫妻俩不敢再说孩子得了血友病,只说孩子凝血功能不好,谎称孩子腿伤是车祸后遗症。即便如此,李强也被多所私立学校拒收。

  费尽周折,且在杨晴夫妇雇个保姆全天陪侍孩子上学,并保证不用学校承担任何责任的情况下,一所私立小学接收了李强。

  然而,入学两个月后,由于受不了部分老师和同学的嘲笑,杨晴夫妇不得不将孩子再次接回家。

  为满足孩子求学渴望,父母在家办“学校”

  退学后,李强一直表现比较平静,杨晴夫妻俩本以为他不想去上学了。

  离开学校第8天中午,李扬发现李强一个人躲在被子里哼着歌:“外面的阳光很好,我想去上学,什么时候能出去?”

  李扬一把掀开被子,看到儿子满脸是泪,他把儿子抱在怀里,内心翻江倒海。

  看到孩子求学愿望强烈,李扬又找过5所学校,但这些学校都拒收自己的孩子。

  李扬感觉自己被逼上梁山,他对孩子说:“别伤心,你不是想上学吗?爸爸给你办一所学校。”

  为了孩子,李扬夫妇真的办起了“学校”,并把这所学校命名为幸福里小学,希望孩子能在这所学校幸福地求知。

  为把学校办得像模像样,杨晴夫妇将家中的书房改造成教室,教室内摆放了一块黑板,一张书桌,墙上贴上了地图,最中央立了一面国旗。夫妻俩还把阳台设为教师办公室。

  周一到周五的早晨,杨晴夫妻俩带着孩子晨读一小时;上午,从早上8点开始,李扬夫妻俩聘请语文、数学等科目的家教,为李强上3小时的课;下午,夫妻俩为孩子上国学、英语等课程,并辅导孩子写作业。

  幸福里小学开办了两年,李强在此学到了小学一至四年级的知识。

  杨晴也见过太原其他血友病孩子家长为孩子创办的此类学校,但她认为:“都与幸福里小学相差甚远,他们大部分都是父母自己教孩子,没聘家教,所教知识面比较狭窄;父母文化层次较低,就是买来一些教材,让孩子自学。”

  在杨晴看来,在家为血友病孩子上课是最无奈的办法。“因为人是群居动物,回归社会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人际沟通比书本上的知识更重要。但孩子在家上学没有同学,缺乏同龄人之间的交流沟通,倍感孤独,逐渐会与社会脱轨。”

  课程进度难与同学一致,送孩子进私塾

  2009年,孩子做完手术后,杨晴夫妇就想把孩子再次送进学校,希望孩子能接受更健全的教育。但他们发现,退学的血友病孩子再入学更难。

  由于所在片区的公立小学班额较大,其他片区的公立小学拒不接收跨区的学生。杨晴夫妇就把太原市的私立小学列了一个单子,不管离家远近、学校办学质量高低,一家一家去试。

  终于,一所离家一小时车程的私立小学,答应接收李强。

  然而,由于李强经常请假回家休养,课程进度很难与同学保持统一。

  为让孩子能更平等快乐地接受教育,2011年,杨晴夫妻俩把李强送进一所私塾。

  私塾的创办人由于自己身患重病,很同情患病孩子,他主张快乐学习,认为孩子想学就学,生病时就回家好好养病。

  但去过韩国、加拿大多次的杨晴认为,相比韩国、加拿大的血友病孩子,李强的受教育质量差得太多。

  杨晴举例说,由于韩国、加拿大免费向血友病病人提供充足的药物,两国患有血友病的孩子体内凝血因子保持着较高的水平,因此他们能跟正常孩子一同上课打闹,平等接受教育,因此很多血友病孩子长大成人后都取得了较高的成就。

  据估算,目前我国约有血友病患者10万人左右,但对其中很多处于受教育年龄的血友病孩子来说,由于家庭贫困,看病上学过程中都遇到了不少难题。

  杨晴希望,随着国力增强,我国能逐步将血友病等罕见病纳入免费医保中,每个血友病孩子都能被注射足量的凝血因子,让他们能跟正常孩子一起,健康快乐地在阳光底下生活和学习。(应采访对象要求,李强、杨江、杨晴、李扬均为化名。)


编辑:小微

...
...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300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
精彩热图
 
 
新闻热搜榜来源:360新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