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魏勇:做老师要“有种有料有趣”
对话好老师
魏勇:做老师要“有种有料有趣”
想知道更多名师的故事吗?请扫描关注中国教育报刊社“好老师”微信——在这里,读懂好老师;在这里,成为好老师。
魏勇,北京十一学校历史特级教师。“用思想点燃课堂”“促进学生批判性思维养成”是他的为师之道。本期“对话好老师”,为您献上“好老师”微信用户与魏勇的对话。
“斌胜”:您眼中的“好老师”,会有一些不同吗?
魏勇:我眼中的好老师要“有种、有料、有趣”。
“有种”指的是教学的勇气,敢于直面真实,敢于追求真理。今天的中国许多常识亟待恢复,许多的谬误亟待纠正,许多的犬儒急需批判。教师若假装不见,所谓的教育就是自欺欺人。
“有料”指的是真才实学。教师不应该总是惦记着怎么去教育学生,更应该惦记自己在专业学术上的成长。学生喜欢老师并非因为你一味迎合,而是因为老师自身在学术上有独到的造诣或见解,然后跟学生一起分享,学生因此而成长,学生才喜欢你。
“有趣”指的是幽默感。教师这个行当中,有幽默感的老师几乎都是学生心目中的明星。幽默对学生的影响怎么估计都不过分,幽默不仅吸引学生,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效果,而且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学生人格,一种开放、包容、不走极端的人格。幽默是一切极端主义的死敌。
“周衍池”:您的教学方法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合适吗?这种理念和方法对农村学生适用吗?
魏勇:开放的教学方法不但适合高中,更适合初中,因为初中升学考试一般不考历史,即便少数地方要考,也需要进行折算或者开卷考试,总之,应试压力小。
开放的教学方法不仅适合城里学生,也适合农村学生。我在乡村小学工作过3年,在乡镇中学工作过8年,我发现农村孩子的好奇心一点也不比城里学生差,他们主要差在见识不如城里学生,这样的话,农村孩子更有必要开阔眼界。如果说农村孩子只适合应试教育的话,那是对农村孩子的不了解和偏见。
“杨帆”:如果您的观点与教科书不一样,您会怎么办?
魏勇:我可能会进一步去查阅相关资料,以便夯实自己的观点。除了相关史料和书籍以外,我常查阅的资料是中国知网,建议大家在里面充点钱,以便随时下载查阅。
此外,当我的观点与教科书不一致时,我通常会在课堂上做文章,把支持两种观点的论据同时提供给学生,让学生进行甄别和讨论,这样的话,课堂容易出彩。
“顾意”:魏老师,请问您有没有过不想做老师的念头?我今年35岁了,因为种种原因,感觉自己这个老师当得并不出色,害怕误人子弟,待遇又不高。可做老师一直是我的梦想,我不知道自己该不该坚持?
魏勇:我当然有过不做老师的念头,做老师之前有过,做老师之后也有过。
在大学里,我心里盘算过两条路,一是大学生参军,二是考研,结果,我还是阴错阳差地当了老师。
当了老师后,一开始我老是眺望外面的世界,曾经一度离开学校到外面闯荡,结果发现,我还是更愿意跟知识打交道,而不是与钱打交道,于是,回到了学校。
随波逐流地教了两届初三毕业班和10届高三毕业班,其中的孤独和苦闷远不是“特级教师”之类的荣誉和表彰所能化解的。
作为教师,怎么活才有意义?任何人在这个问题上都帮不上我,唯一能够缓解我精神危机的是自己赋予教师工作的意义。如果教师工作仅仅是帮助学生考大学,那么教书就只是谋生的手段,只有具备超越性的诉求才能让内心有热情,对我而言,这个超越性的诉求就是为理想中的社会培养新人,为一个更加美好的社会的到来添砖加瓦。于是,启蒙成了唯一的选择。开常识讲座,编写数理工程专业方向的高中历史教材,开发网络学习课程,做历史的游戏课程等,我都坚持了将启蒙精神注入所有这些活动中。
我不清楚您的具体生存状态,不好给出具体建议,只能跟您分享自己做教师曾有过的挣扎苦闷,希望能对您有所借鉴。
“清雪”:我很苦恼很多学生总是喜欢看电视和上网却不爱阅读,我应该如何看待这个问题,怎么让孩子爱上阅读?
魏勇:看电视过多的问题不是老师所能管的事情,首先需与家长沟通,家长想明白了,学生看电视的问题才能解决,所以,关键是教育家长。
至于上网,我觉得需要分情况,要看学生上网干什么。经典的欧美电影,TED的演讲,哈佛、北大等学校的公开课,BBC和NHK制作的纪录片等,这些应该鼓励学生去看并讨论,既开拓了眼界、提高了英语能力,又能刺激学生的好奇心和阅读兴趣。
今天的阅读已经不局限在传统的读书上了,读微信朋友圈转发的好文章,听下载的经典图书等,都是阅读的新方式。当今社会发展的趋势是,纸质书籍越来越少,多媒体阅读会成为或已经成为人们阅读的主要方式,我们教师对此一定要有清醒的认识。当然,上网玩游戏或从事不适合未成年人的活动,要对其引导、教育、劝诫甚至处分,但一定不能用禁止其上网这样简单的方式来处理。
(文中提问者均为“好老师”微信用户,本报记者刘博智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