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创新创优创特色 做实做强做品牌
——以佳木斯市技工学校焊接技术应用专业为例
校长王洪章(右二)与焊接系书记周祥林(右一)深入基地指导教学
当改革的春风吹拂着中华大地的时候,佳木斯市技工学校也迎来了自己的春天……
始建于1978年的佳木斯市技工学校自建校以来,始终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质量为核心”的办学宗旨,建校30多年来,伴随佳木斯这座城市的不断转型、升级,学校也不断地蜕变、成长。一路走来,佳木斯市技工学校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这块神奇的大地上,熠熠生辉。目前的佳木斯市技工学校已经发展为国家重点技工学校、高技能培训联合委员会成员单位,2012年6月又被确定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项目学校。
示范校建设以来,学校构筑顶层设计,锁定建设目标,围绕当地经济发展培养高技能人才为出发点和最终目标,紧紧把握特色专业建设这个切入点,结合多年办学形成的独特优势,加强专业建设,进行课程开发。两年来,学校立足当地产业结构,根据自身的专业优势大胆调整专业结构,形成了以焊接技术应用专业等三个重点专业为引领的专业结构。对焊接技术应用专业作为品牌来打造,不仅引领各专业提高整体实力,促进学校专业结构整体优化,培养行业需求的高技能人才,更走出了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以专业建设促进学校内涵发展的成功之路。
依托行业 联合企业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焊接技术应用专业作为国家中职示范校重点建设专业,在专业建设中注重行业参与共建,并成立有行业、企业专家参加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通过行业企业调研,根据企业岗位能力的需求,发挥校企合作、产学互动有效途径,与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校内实训与校外实习相结合,创新了“项目载体、学做合一、产学结合、能力递增”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工学结合、产学结合和开设船舶“定向班”,进行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实验,实现订单培养,有效推行“双证书”制,提高焊接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和就业质量,使毕业生双证书获取率和对口就业率达98%以上。通过构建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建设精品课程2门,编写校本教材6本、特色教材2本,修改6门专业课程标准和2个实训、实验指导书,完成7门专业课程和8个实训项目的专业教学资源建设。建立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两年来,焊接技术应用专业坚持教学过程对接生产过程,扎扎实实开展专业教学改革,狠抓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教育,成效显著。在专业课中,积极优化学科教学内容,采用任务驱动、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场境教学、虚拟仿真教学等形象化、情境化的教学方法,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在“教、学、做”中掌握知识、提升技能。建立“学校、企业、社会”多角度、“知识、技能、人格”多元素、“环节、过程”多阶段的“多维度”评价标准,形成“多维度”质量评价体系和运行机制,使对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评价更为真实、科学。
外引内培 多措并举
创新师资队伍建设
示范校建设两年来,焊接技术应用专业在抓好人才培养模式、办学模式、教学模式和评价模式创新的同时,通过外引内培的方式,着力抓好师资队伍建设,为学校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首先制定师资队伍建设相关的管理制度,采取培养与引进相结合的方式,积极推进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双师型”教师的培养,积极推进教师的培训、进修、校本教研。建造一支富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双师型教师的比例大幅提高。两年来,共培养了1名专业带头人和1名专业后备带头人,5名骨干教师,建设了1个专业工作室,建立了15人的兼职教师资源库,并从中聘请5名兼职教师指导和参与专业建设。
双向介入 深度融合
创新校企合作体制
中职学校的校企合作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驱动校企双方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利双赢的一种有效机制。为此焊接技术应用专业在校企合作与工学结合机制建设方面,同大连船舶工业工程公司建立船舶工程学院并在集贤成立了船舶工程分院,以“船舶工程学院”为基础,建立“双向介入、深度融合”的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购买了船舶实体教具,依托示范校建设资金,进一步完善了校内生产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实现“教学、生产、科研、鉴定、培训”五位一体,校企之间在订单培养、双员培训、学生实习、科技开发与服务、课程建设等领域全方位合作。完成和完善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充分发挥“教学、生产、科研、鉴定、培训”五大功能,面向社会开放实训资源,帮扶富锦技工学校、同江技工学校和集贤市技工学校等3所学校焊接技术应用专业办学与教学,为区域内富锦锅炉安装有限公司、大冷空调等2家企业提供技术支持服务,深化校企、校校合作,促进企业及地方经济发展。
通过两年示范校建设,学校整体办学水平显著提高。在坚持特色发展的办学实践中,佳木斯市技工学校深刻认识到,办学特色是学校的生命线。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学校将立足于中职教育前沿,以示范校建设为契机,坚持“创新创优创特色、做实做强做品牌”的发展思路,坚定不移地走以提升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为中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