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新闻标签: 北京 重庆 大连 福建 广东 广西 海南 黑龙江 河南 湖北 湖南 吉林 江苏 辽宁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深圳 天津 新疆 云南 浙江
中国在线 > 要闻
滚动新闻

七代人的“个人史记” 共证共和国巨变

2009-08-12 13:02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

■ 半月谈记者 张辛欣 沈洋

采访对象:孙立新,1969年生,景德镇孙公窑掌门人

在千年瓷都江西景德镇,有这样一个“离经叛道”的孙公窑。从卵白青花、精雕细琢的传统瓷器,到崇尚创新、海纳百川的现代陶瓷,里面摆满了各种陶艺。走进掌门人孙立新的工作室,步入不惑之年的新派陶瓷艺术家,向半月谈记者讲述了自己和陶艺结下的不解之缘——

我生于景德镇一个陶瓷世家。父亲专攻陶瓷绘画。记得小时候晚上醒来,总能看到昏暗的灯光下,父亲在瓷器上绘画的背影。懵懵懂懂中,陶瓷绘画已在我的心中萌芽。受父亲影响,我13岁进入国营红旗瓷厂当学徒,学习陶瓷绘画。

1993年国有企业改制,厂子不景气,我离开了红旗瓷厂。那时候,国家鼓励下海搞私营企业,我第一次动了自己创业的念头,却遭到家里人反对。原来,我家祖辈经营的“孙荣记”陶瓷作坊,在景德镇曾是一家很有名气的窑厂。后来由于政策变化,“孙荣记”充公了。这个前车之鉴使家里人对我的想法很不放心。父亲说:“现在政策虽好,但说不定什么时候就变了,你这样做太不安稳了。再说,国家培养你,你还到外面赚外快,让我的脸往哪儿搁?”

我不相信。我们国家经历了太多的苦难,该是好好发展的时候了。于是不顾家人反对,我只身前往深圳打工。

深圳打拼成为我一生中最重要的转折。我四处打工、求学,积累了大量生活素材。我做过家装,做过设计,还当过包工头,换过很多工作,唯一没有中断的就是绘画。

我经常利用周末为别人做陶瓷设计赚些外快。慢慢地,我尝试将自己创作的一些现代陶艺做出来,每个月做四五件,能赚500多元,当时这可是一大笔钱啊。在改革开放前沿,我注意到瓷器市场正在发生微妙的变化,日用瓷器不再垄断市场,那些拥有很高艺术价值的现代陶瓷正在悄然走进寻常百姓家。我恨不能马上带着自己的发现和理想回到家乡。

1998年,我离开深圳回到景德镇。那一年,祖父去世了。临走前他对我们说:“等我病好了,我带你们开作坊。”带着他的期望,我继承了“孙荣记”,为纪念祖父,更将其更名为“孙公窑”。

我一直想把孙公窑做成一个世界级的陶艺基地,一个展示大量创新设计的窗口。愿望虽好,可实现起来却四处碰壁。

在传统陶瓷厂,一件瓷器出炉后若有瑕疵,责任由老板承担。在孙公窑,我引入了深圳的管理模式,哪道工序出了问题,由负责这道工序的师傅担责,用时髦的话说,就是问责制。这项改革几乎遭到所有员工的强烈反对,请来的师傅干不到几天就要辞职,以致瓷厂连续两年亏损。但我还是要坚持,因为改革需要前卫的思想,而前卫的思想需要坚持才能付诸实践。

景德镇瓷器业的发展存在一些弊端。传统瓷厂夜郎自大,缺乏创新。陶瓷艺术是盛世艺术,现在国家有稳定的政局,快速发展的经济,这些为艺术陶瓷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如果我还做以前的东西,终将会被淘汰;如果我创造了,我的时代就来了。在景德镇,现在有很多年轻的工艺美术师模仿我的作品。孙公窑已经形成了自己独有的品牌,在当代百花齐放的瓷器行业拥有了一席之地。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中国日报网中国在线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中国在线: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中国在线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663、8488356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