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管理为远大中国国际化提供强劲动力

2012-12-27 14:51:48 来源:中国日报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张然早上8点到公司的第一件事就是通过foxmail 查收来自美国、英国甚至科威特的文件,对国际合同进展和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评估。

虽然看起来还像是一个本科生,但是30岁张领导的远大公司国际法律团队在今年7月加拿大贸易署发起的、针对中国铝制门窗双反诉讼中表现出色―――在60天内完成应答,提前结束了诉讼―――这也是加拿大历史上在初步损害调查阶段便赢得诉讼的首个案例。

远大中国是香港上市的幕墙生产与安装公司,公司总部位于中国东北的沈阳市,距离北京700公里。在幕墙这个细分市场领域,公司2011年营业额达到107.97亿元人民币,排名世界第一。

远大中国负责人表示,如果说加拿大双反成功是企业的胜利,不如说是人才优先战略的胜利;因为人永远决定事情的关键。

也许远大董事长对国际上最新流行的人才理论不熟悉,但是他多年的企业运营实践恰恰证明了理论的正确。来自沈阳当地的管理与战略学教授、辽宁大学新华商学院副院长邵剑斌说,国际最新的理论认为,企业的成功和前途由10%的人才所决定,企业家应重视这部分人的培养与管理,而不是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

远大是伴随中国改革开放成长起来的一家典型的中国民营跨国企业―――从1993年的不到20平的手工作坊到现在拥有占地面积1平方公里现代化厂房跨国企业―――远大用了20年的时间。

特别是近10年,伴随WTO签订和中国进一步融入国际经济循环,远大的国际化步伐也在加速,从2000年开始涉足国际市场,到现在国际业务覆盖140个国家和地区,截至2011年10月,海外承接工程项目总数已达到268个,合同总额已达到214亿人民币。

但是,和所有走出国门的中国企业一样,远大的国际化征程并不平静。而缺乏了解国际运营的人才是最主要的问题。据远大一位副总回忆,刚开始进军国际市场的时候在这方面吃过亏―――和国内宽泛、甚至不重视合同的作法不同,海外合同要严谨的多,严格的多。

在远大开始探索国际市场之初,张然2003年从东北地区最好的法学院―――吉林大学法学院毕业后来到远大。从她签证上密密麻麻的各国海关的印章可以看出这这10年间,她追随远大发展步伐―――从德国到美国,从迪拜到丹麦,年轻的张然已经去过10多个国家和地区,还有更多通过越洋电话和邮件参与当地业务。

“国际工程合同可能是所有国际经贸合作中最复杂的,因为其中涉及到国际贸易、劳务问题以及保险问题、金融问题等,这些大部头文件开始的确让我吃尽了苦头,” 张然说。“当然,现在这些法律和规章也成为了我们维护自身利益的非常有效的工具。”

记者看到,远大公司的国际工程操作已经完全与国际接轨----从前期的招标到后期法律策略制定---公司现在普通的一本国外工程合同,合同条款至少100多页,还不包括支持文件,比如技术规范、图纸和工期表;还会根据美国、德国、中东等地不同的法律体系,研究制定各自的合同文本。

据张然回忆,远大此前也曾经遭遇一系列贸易摩擦的挑战,都属于问卷调查类,也都成功过关。但是本次双反形势非常严峻。因为背后是加当地的8家主要企业推动,目的是利用这种不公平的竞争手段,把包括远大在内的中国企业从加拿大市场逼走。

业内人士称,远大是经济危机以来日益加剧的贸易壁垒和贸易摩擦的受害者之一。公开资料显示, 自从2004年加拿大启动对中国烧烤架的双反以来,到2009年底已经有近40起针对中国企业的双反诉讼。

据锦天城律师事务所李法寅律师介绍,过去由于中国企业以劳动力密集型居多,海外业务扩展又迅速,挤占了已有市场,对当地就业造成冲击,是造成贸易摩擦的主因。 “远大是世界幕墙行业的引领者。远大基于它的创新设计和质量而赢得项目,而不是价格、倾销或补贴,所以远大遭受到这种调查是相当奇怪的。”加拿大Grey, Clark Shih and Associates Limited律师事务所高级顾问彼得.克拉克说。

编辑: 许银娟 标签: 远大中国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