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唐山市人民医院院长胡万宁。图片来源于网络
中国青年网北京3月7日电(实习记者卜羽勤刘郝)“医改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根据不同阶段的发展现状和多方需求,来逐步完善和推进。”3月6日下午,全国政协委员、唐山市人民医院院长胡万宁在谈到医改问题时这样说。
“医改虽然已经取得不少成绩,但很多地方还需改进。”在今年的两会中,胡万宁递交了一份关注医疗改革的提案。他认为,在如今的医疗改革中,宏观设计较为完善,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操作层面。
比如此前施行的医药分开政策,他谈到,这一举措没有完全达到应有的效果。政府投入不足,医院仍要依靠自身生存,趋利行为还在影响着医院的公益性,这就导致患者在就医中依然感到不满。
“在医改中,公立医院改革是最难啃的硬骨头,也是一场攻坚战。”他认为,公立医院这些年来享受到体制内大量的政策优惠,但本身面临很多生存和发展的困难,因而此次医改对于公立医院也是一个机遇。
为此,他表示,政府要唱好自己的“主角”角色,出面指挥医疗、医药、医保部门等“配角”,协调各配角间利益关系。单靠一个卫生部门,医改是无法完成的。
“同时,政府还要拿出另一只手来掏钱。只有在政府大量财政投入的保障机制中,医院的公益性才能充分体现出来。”他指出,近年来医院行为趋利,就是因为缺乏足够收入,连自身的基本运营都无法保证。
对于老百姓尤为头疼的“看病难”问题,胡万宁委员也给出了自己的“金点子”。他表示,“看病难”这一概念是相对的。国外的医疗消费中,“贵”和“难”比中国要严重得多。“很多美国朋友经常到我这里来看病,他们认为,在中国看病非常幸福,费用低,就诊容易。”
而在北上广等大城市的中心医院中,“看病难”是区别于国外普遍情况的特殊现象。中国本身有很大的人口基数,这就势必造成大城市医疗资源相对不足的“看病难”现象。
他建议,解决这一问题,首先要有序分流医疗人群,能在当地解决的尽量不要往大城市去。而长远之计则是,取消门诊挂号,通过“互联网+医疗”举措,借助医院网站、手机客户端等互联网终端完成挂号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