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困难一些都不要紧,最怕守不住先人的规矩,坏了良心。”江玉珍、江远斌姐弟因秉持打造分毫不差“良心秤”的家风,被评为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
武汉市新洲区邾城街长庚里34号,“江正兴”秤铺里悬挂摆放着各种规格的杆秤,以及做秤的材料。“‘正兴’就是‘心正则兴旺’,只要坚持公平公正,就会生意兴隆、家庭兴旺。”江玉珍如此解释秤铺的名字。
做一杆秤,从挑木材、刨木、制粗坯开始,再经过打磨、包铜管、定刀口、定星位……十多道工序一样不能省,一样不能马虎。对于这些工序,江家姐弟早已烂熟于心,但相比手艺,他们更铭记在心的是“准确公道、分毫不差”的祖训。
“祖传的规矩,一要结实耐用,二要计量准确,计量偏差的‘劣秤’不能做,缺斤少两的‘短秤’更不能做。”61岁的江远斌称,“刀口距离偏差两毫米,50公斤的重量就相差三四公斤。”
如今,到江玉珍、江远斌这一代,“江家秤”已历五代。200余年来,江家人谨遵祖训,不为利益所动,不赚昧心钱,诚信做秤,终至美名远播。
在商贩和居民心里,“江正兴”就是“大品牌”,代表着公正公道,童叟无欺。“江家秤”曾是新洲、麻城、黄冈等地小商贩们的必备品,在菜市场称重,卖方说句“这是江家的秤”,买者一般都会放心;遇到称量偏差,大家也往往用江家的秤解决争端。
“江家秤”传承至今,不做“短秤”的规矩已成了一条铁律,哪怕买家买去当作道具或者纪念品,但“只要是江家人做出的秤,就必须分厘不差”。
有一次,一家文化公司找江远斌,请他做一批用作纪念品出售的秤。做出样品后,公司工作人员觉得秤砣有些沉了,想换个轻点的秤砣,江远斌拒绝了这个要求:“什么样的秤杆配什么样的秤砣,你要我换小秤砣,那秤杆也要改。”
江远斌看来,秤做成什么样子,它永远是一种计量器具。“哪怕是个纪念品,也必须能准确称量才行”。“心正则兴旺,不讲规矩就是砸自己的饭碗。”谈到曾经无数次拒绝客户的“无理要求”,江远斌说,手艺人有手艺人的本分,做一杆“黑心秤”,一辈子心里都不安生。
2014年2月,又有一家银行找到江家姐弟订购10公斤规格的杆秤800根,要把这些“良心秤”作为礼品挂到各营业网点,时刻提醒工作人员要诚实守信。但由于“江家秤”精确性要求高,手工打造的每杆秤都需要反复校量,忙活一天最多只能做两杆秤,一下子要800杆,江家姐弟犯了难。
“反正是礼品秤,管它准不准呢。”“从其他秤铺买来,贴上江家的标签不就行了。”……很多人好心出主意。但江玉珍自有主张:能做多少就做多少,图钱砸招牌,不是江家的人!从2014年3月到2015年4月,起早贪黑,姐弟俩交了760杆秤,每一杆秤都是亲手完成,分毫不差。
时至今日,杆秤已经逐渐退出市场,“江家秤”更多作为一种诚实守信的文化符号为世人所敬。现在的“江正兴”秤铺,传统生意变稀,而前来购买精致小秤做纪念品的却络绎不绝。“我们会规规矩矩做好每一杆秤,只要不昧良心,‘江家秤’就不会失传。”他说。
江家秤加工精细、品质上乘,但最值钱的,是绝不亏良心。“江家秤”称出了斤两,也称出了公道人心。江家姐弟的“良心秤”虽小,却彰显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道义。不改这种操守,传承这样的价值观,既是一个家族的使命,也是我们这个社会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