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1月29日电 (陈溯)“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展缓慢是中国城镇化面临的最主要问题。”在中国国务院29日的政策吹风会上,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胡祖才说。
胡祖才在会上介绍了近日国务院通过的《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若干意见》,在该意见提出的九大方面36项措施中,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位列首位。
意见指出,“积极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主要包括加快落实户籍制度改革政策,全面放宽重点人群的落户条件,推进居住证制度覆盖全部未落户城镇常住人口,保障居住证持有人享有国家规定的基本公共服务,加快建立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激励机制。”
据胡祖才介绍,“十二五”期间,中国城镇人口年均增加2000万人,保持了较快的发展速度,至今中国的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已达到56.1%,但与之相比,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还较低,“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到2020年达到45%的目标还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
有评论认为,中国城镇化已经进入饱和阶段,想要继续推进比较困难。近年来,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已经成为中国官方推动城镇化升级的重要手段。
2014年,中国国务院发布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将“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作为四大战略之首提出。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徐绍史去年底指出,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是新型城镇化的核心目标。
近年来,中国主要通过改革户籍制度和居住证制度促进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据胡祖才介绍,到目前为止,中国已有27个省市区出台了户籍改革实施方案。中国的《居住证制度暂行条例》主要致力于解决如何保障城镇常住人口享有基本公共服务问题。“现在有些城市已经迈出了很大的步伐,比如福建省晋江市,它规定居住证持有人享有30项市民化待遇,跟当地户籍居民差异已经很小了。”
胡祖才表示,中国十几亿人口城镇化只有几十年的时间,完成西方发达国家用上百年才能实现的过程,有点“压缩版”,矛盾比较集中。“但随着政策措施的落实,整个过程来看,城镇化中的这些问题都会逐步得到解决。”(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