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中文网 漫画网 爱新闻iNews 翻译论坛
中国网站品牌栏目(频道)
当前位置: Language Tips > 每日精选

加藤嘉一:再见,中国

[ 2012-09-10 16:42]     字号 [] [] []  
免费订阅30天China Daily双语新闻手机报:移动用户编辑短信CD至106580009009

加藤嘉一,在华最有名的专栏作者,在八月离开了他生活奋斗九年的中国,将要在美国哈佛肯尼迪学院展开新的生活。面对有人认为他的离开是迫于稍早前在南京的一次公开演讲中关于南京大屠杀的模糊态度而引起的风波,他说:“我三年前就开始计划。我的离开是为了更好地观察中国。”

加藤2003年来到北京时,“不会讲中文,没有一分人民币”,而他在九年的求学和社会活动中,发表了1000篇专栏文章,出版了20多本书,涵盖中英日三种语言。而此时,将要离开的他,虽然只有28岁,却在言谈间流露出超乎年龄的成熟和“长辈”的气质。

《中国日报》在加藤离开之际,在他的母校北京大学外的万圣书园见到了这位不谈“成功”只谈“成长”的作者、演讲者和中国观察者。

北京大学

加藤在北大读国际关系研究生时的班长杨辉对加藤两种形象印象深刻:“穿着鲜艳的紧身衣在校园里跑步,以及在一堆穿便装的同学里穿西装打领带来上课。”

杨说加藤在学校的时候女生都很崇拜他,因为他较早地开始许多社会活动,是个真正的“实干家”。并且难得地讲一口流利的普通话。

加藤说他是《人民日报》和《新闻联播》的忠实粉丝,他求学时不仅从中领悟了不少语言技能,而现在它们更是他眼中的中国政治气候的风向标。

“我非常认真细致地阅读和观看,捕捉里面的信息和细节,”他说,“外国人应该认真对待它们。”

他还说,曾经有人问他怎么买股票,“我怎么知道买股票,不过我告诉他看《人民日报》好了,信息都在上面,”他说。

加藤在北京大学完成了本科和研究生的学业,专业都是国际关系,关注的是“大国关系”。他说之所以选择来中国,是因为他少时希望能在联合国工作,负担不起去美国等国的费用,而中国,作为联合国六种官方语言国家之一,是个不错的选择。

“我来的时候只知道这里人口众多,知道毛泽东和‘你好’,”他说。

加藤因为中学时靠翻译赚钱,有着不错的英语能力。他说他看报纸都会用另外一种语言做笔记,并且除了阅读,还很重视旅行和与人交流。

少年时肩负着家庭负担的加藤,现在已经在老家伊豆给母亲买了房子,全靠的是勤劳和永远对自己不满足的精神。

“我将要靠自己的名字,而不是靠什么机构,活下去,”他认真地,举着手中简单印有“加藤嘉一”四个字的名片说。

观察中国

加藤说他是被时代推着走的。但是他很幸运在中国“国家大事密集期”以及在中国备受国际社会瞩目的时期,以“第三眼”的身份观察并且传递一个外国人对中国社会各个方面的理解和解析。

在他接下来的哈佛生涯中,他也把为他的中国研究找到一个主要的方向为目标。“日本受关注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他说。“而中国社会关键的十年,我在这,并且扎根社会,用中文写作。”

“我和中国是命运共同体,”他说,“中国上我就上,中国贬值我就贬值。”

加藤在FT中文网的专栏《第三眼》是他的代表性阵地之一。

该栏目的编辑王舫说:“加藤为FT中文网撰写专栏七年,这个专栏,可以说是他从一个初到中国的外国留 学生成长为一个倍受关注的媒体时评人的 起点。”

王说在她的印象中,加藤可以说是他们最勤奋多产、交稿最准时、最少请假的专栏作家。

“他的日本人身份,让他的视角独特而微 妙。他对中国的一些观察,会让一些中国 读者感到‘不爽’,而让另一些读者看见一 面‘镜子,”王说。

而南京引起的风波,让他很有感悟和收获。

他说他知道了自己也有不成熟和失控的时候,知道了在跟中国人讨论问题时的底线。

另外,“作为中国的研究者,被骂的过程也使我成为中国研究的主体,我既是主体也是客体,”他说。

“我是受益者,”他说。

而面对风波和质疑,甚至谩骂,他的独门秘方就是“跑步和冥思”,以及“等待”。而正好,这些都是他擅长和喜爱做的。

讲述中国

加藤说他喜欢第三眼、第三方、第三者的身份,他将要延续这个视角,在美国去向西方主流社会讲述“真实而勇敢的中国人的故事”,同时,将他看到的西方传递给中国的读者。

“奋斗是我人生的常态,”他说,“我已经停不下来了。”

加藤说也许他会怀念北京的堵车、胡同、未名湖和地铁,但是他没有任何遗憾和放不下的事情。

“我能做到的都做到了,不能做到的,我也不指望,”他说。

(来源:中国日报记者 梅佳)

 

 
中国日报网英语点津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英语点津:XXX(署名)”的原创作品,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英语点津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不得非法盗链、转载和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631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英语点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本网所发布的歌曲、电影片段,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与研究,如果侵权,请提供版权证明,以便尽快删除。
 

关注和订阅

人气排行

翻译服务

中国日报网翻译工作室

我们提供:媒体、文化、财经法律等专业领域的中英互译服务
电话:010-84883468
邮件:translate@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