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大部门制轮廓初步成型 国计民生受重视
改革从关乎国计民生的重要领域动“手术”
高小平说,这次改革涉及的部门职能调整,都是关乎国计民生的重要领域。
改革首先拿铁路管理的政企不分“开刀”。方案提出实行铁路政企分开,并将把铁道部拟订铁路发展规划和政策的行政职责划入交通运输部,交通运输部全面负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这项改革如果得到顺利实施,不仅能提高群众出行的可选择性,而且能实现民航、铁路、公路运输之间的无缝隙连接,这将大大提高我国交通运输体系的产业能力和服务效率。
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我国实行党政一把手负总责和考核“一票否决”制,现在的国家人口与计划生育委员会的职责已经比较模糊。因此,深化计划生育管理体制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需要通盘考虑。这次改革方案将卫生部的职责、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的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职责整合,组建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这将有助于统筹资源配置,有助于制定和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有助于加强和改善计划生育的管理和服务工作。
食品安全是老百姓最关心的热点问题。但我国对食品的监管分散在多个部门,食品生产、流通、消费等环节分兵把口,责任不清,监管难度很大。这次改革方案将监管职责基本上集中到一个部门,组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今后食品安全问题只有农业部和这个总局管理,从田头一出去就进入统一的管理机构全程控制之下。方案还规定新组建的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负责对食品的安全风险进行评估和食品安全标准的制定,这就使“运动员”和“裁判员”分开了,实现了权力的制衡和制约。
能源是人类最重要的战略性物资。这次改革将现副部级的行政机构国家能源局与正部级的事业机构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的职责整合,重新组建行政管理机构——国家能源局,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管理。这对于高效实施能源发展战略、科学制定能源利用规划和产业政策,强化能源监督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改革为加强市场监管提供体制保障
“市场监管是政府基本职能之一。”高小平表示,从加强市场监管这个视角看这次改革,大文化体制、大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和大海洋执法体制有新进展。
构建统一的文化市场监管体制是酝酿很久、条件成熟的事。很多省区市都已经实行了机构整合,文化执法领域的综合执法机制也普遍合并了,现在对国务院的新闻出版和广播电影电视管理机构进行改革是水到渠成的。这次改革方案将新闻出版总署、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这两个正部级的直属机构合并,组建国家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为进一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提供了一个大平台。
大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在我国政府机构历史上也是一个不小的突破,而加强海监统一执法,则是发展“蓝色”经济的需要。这次改革方案提出设立高层次的国家海洋委员会,作为国务院议事协调机构,负责研究制定国家海洋发展战略,统筹协调海洋重大事项。它要将现国家海洋局及其中国海监、公安部边防海警、农业部中国渔政、海关总署海上缉私警察的队伍和职责整合,成为统一负责海上维权执法、监督管理海域使用、保护海洋环境资源的强力机构,而且还要赋予其拟订海洋发展规划的职能。这是将我国现在部分地区实施的“蓝色”经济发展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的需要。
对地方有很强辐射作用,为配套改革留余地
“大部门制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高小平认为,这个改革方案凸显了行政体制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机构改革的内容虽然是针对国务院的,但是其精神实质对全国行政管理机关都有指导性和引领性,“国务院改了,必然对地方有很强的辐射作用。”
“这次改革中解决的机构问题又与政府的很多基础性制度建设有着内在的联系。”高小平说,比如政府信息是不是公开,有没有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社会诚信制度等问题,就直接与体制机制有关,所以行政体制改革的各个方面、各个层级必须统筹进行;机构改革和转变职能必须考虑与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社会管理体制改革衔接。
“这次行政体制改革方案从这些相关性出发,使一个方面的改革成为全面改革的一个重要抓手。”他解释,比如在解决职能越位、缺位问题,对微观经济事务干预过多过细的问题,行政效能不高的问题时,都预埋了与其他方面改革的“接口”,为下一步深化各领域的改革创造条件。这一探索,在以往的国务院机构改革中也是不多见的。(记者盛若蔚)
发改委重组在即 反垄断角色更加坚定
中国政府将收到旨在“翻新”其庞大经济计划机构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若干提议,但该机构作为反垄断监管者的角色最终可能会被提升。详细>>
19家外媒看总理记者会 最关注经济改革反腐民生
全国两会,是世界观察中国内政外交的窗口,也一向是外媒记者的“新闻盛宴”。而每年一次的总理发布会,由于直面总理的机会难得,中外媒体基本都会关注热点问题。
详细>>外媒:两高工作报告彰显中央反腐决心
境外媒体分析指出,两高报告不仅彰显了中央坚持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反腐的决心;而且,报告中颇具新意的司法公开和透明也得到较多着墨,料将获得高票支持。详细>>
外媒看两会:中国领导人愈来愈懂得展现幽默
中国最高人民法院表示它将消除刑讯逼供的使用,阻止地方官员干预司法判决并允许法官自己做出决定。详细>>
中国两会看点 经济增长预期目标和国防预算受关注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3月3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一年一度的国家立法机关会议3月5日拉开序幕。所有人都密切关注着对于中国经济增长的预测和军费支出计划。详细>>
三月看两会:让梦想照入现实
让两会的提案照入现实的过程虽然漫长,但定会收获丰硕的果实。详细>>
“开放”成新闻中心外媒记者热词
3月1日,偶遇的外国记者们提及频率最高的词就是“开放”。详细>>
全国两会引外媒热议 驻华记者关注反腐倡廉
在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头一年,国际社会对中国两会给予高度关注。详细>>

两会会场的美女记者
北京天安门广场、人民大会堂,各路媒体人来人往,美女记者永远最抢眼。详细>>
网民:对深化改革的十大期待
普通网民对于全面深化改革有着这“十大期待”。详细>>
两会建言:工会维权难在哪里
作为一个群众组织,工会手中拥有的是什么?详细>>
两会花絮标签识茶杯
北京首都机场候机楼内配备的两会代表团茶杯上贴着不同颜色的标签加以区别详细>>
两会建言“有哪些民生亮点”
百姓期待今年两会上民生问题有更多亮点详细>>

“两会”代表委员住地
历届“两会”代表委员住地大盘点详细>>
为两会不再沏茶倒水点赞
服务员们将不再为代表委员们提供“沏茶倒水”的服务详细>>
香港代表感慨两会节俭风
节俭是有益于国家的积极转变。对豪华食品和葡萄酒的需求将会减少详细>>
农民工的身份何时转变
笔者就是一名90年代初从农村走出来的打工者详细>>
关于校车驾驶安全的建议
随着校车事故的逐年增多,校车驾驶安全已成为最被关注问题之一。详细>>